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418936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6
《自拟止血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0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拟止血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0例【关键词】胃肠出血医学中国传统 近3年来,笔者运用自拟止血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0例,取得一定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0例中,男41例,女9例;年龄15~67岁,平均45岁。其中胃溃疡1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9例,出血性胃炎11例,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例,胃癌3例;轻度出血(估计出血量<500ml/d)13例,中度出血(估计出血量为500~1000ml/d)31例,重度出血(估计出血量>1000ml/d)6例[1]。
2、1.2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吐血、便血篇。 1.3治疗方法 止血汤基本方药物组成:人参(视病情需要,可分别用吉林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15g,白芍、仙鹤草、益母草各15g,蒲黄炭、白芨、海螵蛸各10g,三七末(兑服)3g。加水文火煎至约200ml左右,分次冷服或冷冻后服,每日1剂。随症加减:偏热者加黄连、旱莲草、生藕节;偏寒者,加炮姜炭、艾叶炭、藕节炭;脾气虚,加黄芪、白术、砂仁;胃阴虚,加沙参、麦冬;肝气郁结,加柴胡、枳实。服药至血止后,再继续服6天以巩固疗效
3、。 治疗中,严密观察出血总量,以及血压、脉搏等情况。对出血量大,血红蛋白低者,酌情予以输液和输血。如有面容、肤色、脉象异常者,甚则血压下降者,要及时纠正休克及电解质紊乱。患者须卧床休息。呕血者暂禁食,血止后进食流质,逐步恢复一般饮食。 1.4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吐血、便血篇,自拟标准如下,显效:1周内呕血、便血症状消失,大便潜血转阴;无效:1周内未止血,或加用了西药止血药,或转外科手术治疗。 2治疗结果 显效45例,占90%,无效5例,占10%。 3典型病例
4、 黄某,男,42岁,于2006年4月6日入院。胃脘痛病史4年。入院前1天,呕咖啡色样物约800ml,解柏油样便600ml,BP11/7kPa,心肺检查无异常,肝脾未触及。Hb70g/L,大便潜血(++++)。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可见一深溃疡,边缘不清,披厚黄苔,可见活动性出血。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活动性出血。刻诊:面色萎黄,头晕乏力,心悸胸闷,四肢不温,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证属脾胃虚寒,血失所统。治则温中、益气、摄血,予止血汤加炮姜炭5g,艾叶炭15g,黄芪15g,水煎至约200ml,分多次冷服,每次20ml
5、,每日1剂。24h后呕吐、便血止。8日二诊:诉头晕、心悸、胸闷明显减轻,四肢转温。药已奏效,原方再进。5天后大便潜血转阴性。后仍以中药加减,调理脾胃以治病求本。住院18天,出院时查Hb升至120g/L,胃镜复查示: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已愈合。随访1年无复发。 4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上消化道出血属“血证”中吐血、便血范畴。乃胃经病变。胃为水谷之海,多气多血之腑,若因外邪犯胃或胃本经失调或他脏病变影响至胃络损伤而引起出血,血证有寒、热、虚、实之分,但关键必须先止血。因大量出血,最易耗伤元气,气不摄血便使血流不止,其结果甚至气随
6、血脱而危及生命,通过临床观察,笔者体会到上消化道出血者在出血阶段多以气虚为主证,故治疗上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以益气固摄止血法为当务之急。即所谓“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吴鞠通《温病条辨·治血论》说:“故善治血者,不求有形之血,而求无形之气”,其理亦同。 方中重用人参大补元气、回阳救逆、摄血为要,且阳生则阴长,能使阴血复生。白芨、海螵蛸质黏腻、性收涩,为胃肠道止血之佳品。蒲黄炭具有缩短凝血时间的作用[2]。佐以白芍养血和阴,仙鹤草止血和阴。三七活血止血,通脉行瘀止痛,加益母草,止血、消除瘀滞、促进出血创
7、口的愈合。全方益气、固摄、行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独特而显著。治疗中,如出血量大,血容量不足,以及有电解质紊乱时,应予输液及输血,一则为纠正出血性休克,同时也为服用中药止血创造有利条件。血止后积极治疗原发病。【参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