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060730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范波胜孙巧丽朱继人汤永新【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CT;MRI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ofthebasilarsyndrome,TOBS)是由Caplan等(1980)首先报道,现已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单独列出〔1〕。现将我科200401~200905收治的16例TOBS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6例,年龄50~78岁,平均64.2岁,病程2~40h。高血压12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房颤3例,血脂异常9例,脑梗死5例。 1.2临床表现眩晕、呕吐16例,意识障碍15例,言语不清6例;眼球
2、运动异常12例,偏盲5例,皮质盲4例,幻视1例;肢体瘫痪10例,其中左侧4例,右侧2例,双侧4例;病理征阳性11例。 1.3影像学检查16例均做CT扫描,其中6例又做MRI检查证实;所有患者均有基底动脉尖端5条血管供血区的多发梗死灶,至少合并存在3个以上部位的梗死灶,表现为中脑梗死12例,丘脑梗死10例,小脑梗死8例,枕叶梗死7例,颞叶梗死5例。 1.4治疗与预后本组急性期给予脱水、降颅压、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抗纤维蛋白原、脑保护、清除自由基药物及预防并发症等治疗;其中5例符合溶栓条件,予以尿激酶150万~200万U静脉溶栓治疗。本组病例经治疗后有7例好转,
3、5例处于植物状态生存,4例死亡。 2讨论 TOBS是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组成“干”字结构的五条血管(即双侧大脑后动脉、双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的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特殊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2〕。上述动脉分支主要供应中脑、丘脑、小脑上部、颞叶内侧及枕叶,其中供应中脑、丘脑的深穿支较供应大脑和小脑动脉及其分支细,侧支循环建立困难,故主要出现以中脑、丘脑病损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枕叶、颞叶内侧的缺血损害。TOBS的病因主要为栓塞和血栓形成,其次为动脉炎、动脉瘤和血液动力学改变等引起,部分病人病因未明。危险因素以原发性高血压最常见,其次为心脏病(心房纤颤
4、、心肌梗死等)、糖尿病、吸烟、酗酒、高脂血症等。本组既往有高血压12例,糖尿病6例,心房纤颤3例,血脂异常9例,脑梗死史5例。 TOBS的主要特征性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改变、视觉障碍等〔3〕。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包括嗜睡、昏睡、昏迷、去皮质状态、谵妄等,本组资料意识障碍占93.8%,与其他相关的报道基本一致。发病时有的反复性意识障碍,后发展成持续性,有的发病即为意识障碍。原因为血管梗死引起的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受损及疝性挤压所致。眼球运动异常及瞳孔异常:本组患者有眼球运动障碍12例,是由位于中脑被盖内侧的动眼神经核或神经根缺血致一侧或双侧动眼神经麻
5、痹,上丘水平眼球垂直运动中枢病变可出现眼球垂直注视麻痹,内侧纵束缺血可出现核间性眼肌麻痹及眼震,中脑被盖内侧缺血导致瞳孔反射弧受损出现瞳孔异常等。视觉障碍:当大脑后动脉供应区即枕叶、颞叶内侧受损时可出现皮质盲、象限盲、偏盲,本组患者偏盲5例,皮质盲4例。大脑脚性幻视也是本病的特点之一,主要为大脑脚黑质红核导水管灰质及小脑上脚受损所致,本组有1例幻视。此外还可出现记忆障碍和共济失调症状:分别由颞叶内侧受累致边缘内侧环路中断或海马受损所致和小脑及皮质脑干小脑束受损所致。 TOBS的治疗应争取早期诊断,争取在6h内进行溶栓,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其预后。一般治疗措施主要为
6、降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氧自由基、钙离子拮抗剂及催醒、康复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积极防治并发症。总体来讲本病一般预后不良,治愈率低,致残率高,病死率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