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238262
大小:7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及影像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及影像分析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人民医院276800【摘要】木文结合我院自2010—2014年收治的多例TOBS临床资料,根据其影像特点及临床表现,分析其危险因素,探讨基底动脉尖征合征(TOB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为TOBS的预防及预后提出探讨性建议。【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练合征;影像特,6:;脑梗死【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5-100-02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由Caplan于1980年提出,是一种特殊的缺血型脑血管病,约占脑梗死的7.6%。Caplan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分为中
2、脑和丘脑受损的脑干首端梗死和颞叶内侧面、枕叶受损的大脑后动脉IX梗死。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而且发病凶险,病情危重,预后极差[1]。随着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MRI的临床应用,确诊的TOBS越来越多。1病因一般为栓塞性,根据Sato的资料,13例中至少有8例为栓塞(占61%)。栓子来源于心脏房颤、房室传导阻滞、心律失常或近端椎基底动脉系统[5],也可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其他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梅毒、饮酒等。2临床特点及表现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由于TOB区局部解剖的特点,此区血循环障碍常出现2个或2个以上梗死灶,且临床表现
3、多样。大部分学者将其表现分为两组:脑干首端梗死和大脑后动脉区梗死[2]。由于供应脑干首端的血管多为深穿支或终末支端的血管,并直接从大血管发出,易造成血管的损伤,故脑干首端梗死多见。TOBS临床表现主要有:波动性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眩晕常为首发症状;肢体瘫痪程度轻;视觉障碍;急性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等[6]。3影像学CT扫描特征双侧丘脑对称性成蝶形低密度灶,多位于丘脑中心部位,主要局限在板内核、中央中核之间。以头颅影像检査,显示脑内囊结构梗死,累及基底动脉尖部5条血管供血区的2个以上梗死灶。现将我们多年收治的24例TOB分析如下。男18例,女6例。
4、年龄40〜80岁,平均60.14岁。既往高血压病18例,糖尿病5例,脑血管病7例,高血脂9例,吸烟、饮洒嗜好10例,活动吋发病17例[7]。24例均做头部CT扫描,其中18例做MRI检查。结果显示脑内多部位梗死。累及的部位依次为丘脑18例,中脑16例,小脑11例,枕叶9例,颞叶5例,桥脑1例,内囊后1例。双侧病灶18例,单侧病灶6例。18例患者MRI与CT相比,均发现了较多的病灶,尤苏是脑干、小脑等后颅凹病灶[3】。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病例如下:病例1女性,77岁。语言不清6年,加重3小吋,发病以来睡眠多。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头颅CT检查示双侧丘脑对称性蝶形低密度
5、灶,如图1所示:图1双侧丘脑对称性蝶形低密度灶影像图病例2男性45岁。说话不清2个月;舌活动受限1月;头晕1年,中午重。颅脑CT显示脑干多个低密度灶,边界欠清,如图2所示:图2脑干多个低密度灶影像图其他一些病例的典型图像如图3所示:图3TOBS病例典型图像除丘脑梗死外,枕叶、小脑、中脑和颞叶内侧也常见到梗死灶,但发现率较小,这主要由于CT对后颅窝扫描存在伪影干扰,分辨率低。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并能多方位成像,尤其对后颅窝病变更为敏感,所以MRI对TOBS定位更精确,且能极早期检出病灶,奋吋发病后即能检出梗死灶,大大提高了早期确诊率,因此对怀疑TOBS的病人应
6、首先选择MRI检查。4分型Caplan将TOBS分为首端型和枕叶型。Martin将TOBS分为4型:双侧背侧丘脑型(意识障碍和眼肌麻痹)、枕叶颞叶型(视野缺损)、脑干上部型和小脑型。临床上常常几型并存,或先后出现[4]。5诊断(1)急性起病,迅速进入高峰;(2)出现5条血管供血区的脑功能障碍征象,影像学提示该供血区奋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出现梗死灶,尤苏是双侧对称分布;(3)相关背景因素的存在。6治疗0前最新观点认为,TOBS的早期治疗座积极采取溶栓,动脉溶栓效果最佳,静脉溶栓效果次之,未能溶栓者常预后不良;辅以抗凝,清除自由基,钙离子桔抗剂,脑保护等多种途径治疗[
7、8】。7预后本病的治愈率低,致残率高。国外报道严重残疾率为23%,死亡率为42%。近期的国内临床报告显示死、残率冇所下降[9]。考虑与临床医生对TOBS认识水平的提高,早期诊断率增加,诊疗手段的更新有关。小结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PCI,损伤部位多,临床表现复杂;常以眩晕为首发症状,往往伴有波动性意识障碍及眼征。早期发现有一定难度,潜在风险大,应当引起足够重视。本病一般预后不良,治愈率低,致残率高。如果及时准确断,采取恰当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蒋丹峰,张酱,于志娟,等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⑴.吉林医学,2002,2
8、3(2):93.[2】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