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力的企业个体绩效管理流程设计

基于胜任力的企业个体绩效管理流程设计

ID:26044196

大小:5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4

基于胜任力的企业个体绩效管理流程设计_第1页
基于胜任力的企业个体绩效管理流程设计_第2页
基于胜任力的企业个体绩效管理流程设计_第3页
基于胜任力的企业个体绩效管理流程设计_第4页
基于胜任力的企业个体绩效管理流程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胜任力的企业个体绩效管理流程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胜任力的企业个体绩效管理流程设计  [摘要]有效的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一部分,不仅可以提高员工个人综合能力,为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创造条件,而且将个人绩效与企业的任务与目标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企业价值提供支持和保障。本文首先介绍了有关胜任力的内涵、胜任力模型,然后介绍了绩效管理的含义、意义和绩效管理在企业中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员工个人绩效管理流程,试图为企业员工的绩效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胜任力;绩效管理;胜任力模型    一、胜任力的产生、发展和模型  1.胜任力的起源。胜任力的原文是petency(p

2、etence),国内对其有不同的翻译,如资质、能力等等。胜任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当时智商学说受到质疑,人们发现在早期的能力测试中,往往是要依靠记忆力和持久的学习耐力来获得成功,而且最终的成绩与被测人的学习环境、测试人的出题立场、不同的测试场所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其中甚至包括很多偶然性因素。所以,被认为有能力的人其绩效往往令人失望。这时,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同时又是麦克伯(McBer)咨询公司(后来经合并成为世界著名国际管理咨询公司Hay-McBer)的创始人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教授和其小组经

3、过大量研究提出,传统的理论测试根本无法预测工作绩效与个人成功,而且经常对少数族裔、女性和社会较低阶层人士不尽公平。同时,他们发现从根本上影响个人绩效的是诸如“成就动机”、“人际理解”、“团队影响力”等特征。他提议,放弃这种传统的评价方法,并且认为研究者应努力寻找出一种变量,使它既能导致成功且不带有偏见,然后再发展一种客观可描述的方法来进行识别。就是在这种平等主义的动机背景下,麦克利兰发展了以胜任力为中心的概念。1973年,他发表的题为《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的文章,为胜任力理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  胜任力这个概念产生以来,受到学术

4、界和理论界的广为关注,就其定义来说,到目前为止,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在英国,研究者经常将工作行为同胜任力联系起来,并将胜任力同国家职业资格、管理宪章创新和国家标准联系起来,构成了官方和学术管理组织制定的参考工作标准。这种定义倾向于行业标准和劳动关系的制订,并不关心个人绩效。麦克利兰教授和其小组在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将胜任力明确定义为“能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1981年,麦克伯的咨询顾问理查德·博亚特兹(RichardBoyatizis)与麦克利兰出版了《胜任的经理:一个高效的绩效模型》一书,自此胜任力

5、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广泛使用,至20世纪90年代,其研究和进展最终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目前,对胜任力比较公认的定义是Spencer的定义,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普通绩效的个体特征”[2]。从学者们对胜任力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胜任力主要是关注工作中的高绩效,强调工作中绩效卓越者与绩效平平者的个体差异,认为胜任力是个体具备的能

6、够导致优异绩效的潜在特征。  2.胜任力模型。(1)冰山模型。这是胜任力的一个基本模型,认为胜任力是由“知识、技能”等水面以上外显的“应知、应会”部分和水面以下内隐的“动机、特质、自我概念”等情感智力部分构成。其中,动机是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持续渴望并进而付诸行动的念头;特质是指身体的特性以及对情境或信息的持续反应;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及自我形象;知识是指一个人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是指执行有形或无形任务的能力[3]。这个模型认为个体取得优异绩效主要依赖于内隐部分,但这部分不易测量。(2)胜任力的通用模型。1981年,麦克

7、伯的咨询顾问博亚特兹提出了一个“胜任力通用模型”,认为胜任力是“能够使管理者完成接触业绩的那些行为”。他提出21种胜任特征,如正确的自我评价、注重密切关系、发展他人、态度积极等[4]。  3.构建胜任力模型的方法。包括专家小组、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调查、观察法等。Armstrong(1991)认为,今天对胜任力的研究已不再依靠时间与动作分析方法,而是依靠工作分析,采用理性主义的科学方法去分析胜任力[5]。本文主要介绍行为事件访谈法。行为事件访谈法是最常见的构建胜任力模型的方法,也是评估工作绩效表现较佳的工具。行为事件访谈法的主要过程是

8、让受访者对5-6项行为事件进行详细的描述,然后通过主题式分析和编码,分辨出受访者的胜任特征。行为事件访谈法通过重要事件以及在事件当中的行为过程对受访者加以了解,从而辨识出隐藏在行为背后的真正的动机和特质,它能够精确揭示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