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ID:25573354

大小:46.0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1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_第1页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_第2页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中国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谈中国诗》是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文艺评论和随笔”中的最后一课,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其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对诗歌鉴赏问题的讨论: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谈的是“文字和情感的密切”;林庚先生的《说木叶》则是“文字和情感有密切关系”的典例;而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则是站在了中西方比较文学的高度,用幽默睿智的语言向我们揭示了中西方诗的异同。在学习了前两篇课文之后,《谈中国诗》作为一篇自读课文,生字生词、写作背景、文段划分放给学生课前自己处理,我把课堂的焦点集中在对中国诗特点的把握和精要语句的理解上。二、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中国

2、诗歌的特点。2、品味精要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三、学情体察通过对《咬文嚼字》和《说“木叶”》的学习,相信学生对文艺评论和随笔这种新的文学样式已经初步了解了,但是欧化的语言风格、诙谐幽默且思辨深刻的语句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所以我将这一课的难点放在了精要语句的理解上。《谈中国诗》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中国诗歌的特点。2、品味精要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中国诗歌的特点。【教学难点】品味精要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位作家有“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的美誉吗

3、?他就是著名的文学大师钱钟书,因为钟情于书,所以取名钟书。钱钟书学贯中西、博学多识,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个方面都做出了卓越成绩。治学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师的《谈中国诗》。二、自查1、作者简介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1935年与杨绛(初中课文《老王》的作者)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

4、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逝世。有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简直把钱钟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那么,你读过钱钟书先生的哪些作品?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篇》等。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5、。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阅读全文,再次勾画生字生词并识记,思考课文的行文思路,划分层次,概括文意。2、识记字词精髓(suǐ)轻鸢(yuān)剪掠一蹴(cù)而至数(shuò)见不鲜眉眼颦蹙(pín)撩(liáo)人门槛(kǎn)槛外(jiàn)轻鸢剪掠: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文中说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穷边涯际: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处。穷,尽头。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的情形。咽,吞咽。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容威力大。3、划分文章结构层次并概括文意。三、辨一辨中国

6、诗具有哪些特点?请快速阅读文章第三部分,简要概括。第一、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西方也有人主张诗的篇幅越短越好,但他们所谓“短”的标准比我们所说的“短”要长得多。中国诗追求的是在简短的篇幅中包容着深远的意味。第二、中国诗富于暗示性,西方读者最看重中国诗的这一特征。中国诗的旨趣往往在字面以外,“字面”不过起到诱发和影射作用,诗句的可涵咏价值是很大的。第三、“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中国也有“厚重”诗,但比起西方诗歌来,还是轻柔得多。作者强调,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总之

7、,诗歌的本质特征在不同国别的诗歌作品中是共同的。第四、中国诗的内容是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请你列举几首你非常熟悉的诗歌,体会一下,它们是不是和钱钟书先生提到中国诗的特点相吻合,有没有这些特点。四、品一品品析文章中精要语句的妙用。作为一篇学术性较强的演讲稿,我们读起来却不觉得枯燥乏味,请分别找出你感兴趣的句子进行品读分析。例:1、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提示:“鞋子”、“脚”分别比喻中国诗不允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和中国诗的篇幅。用鞋子、脚作比,形象地说明了诗体(诗的形式)与诗心(诗的内容)的关系。换言之,形式决定了内容,内容反过来决定形式。2、我愿意换

8、个说法,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