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学生“数感”的培养

例谈学生“数感”的培养

ID:25315566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9

例谈学生“数感”的培养_第1页
例谈学生“数感”的培养_第2页
例谈学生“数感”的培养_第3页
例谈学生“数感”的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例谈学生“数感”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例谈学生“数感”的培养福建晋江市陈埭中心小学(362211) 许美华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所谓数感,就是指人们对数的一种感知能力,数感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一个人数学水平的高低,也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一、以生活经验为基础,让数感无痕渗透数感是一种对数的感知能力,而在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数,这是学生形成数感的重要源泉。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要善于以生活经验为基础,达到在教学中无痕渗透的效果。例如,小学生对于质量单位“吨”这个数学概念是很难理解的,因为小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吨”的可能性比较小,可以说没有很好的生活经验感知

2、。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是对这个数学概念进行生硬的讲解,这样的结果是学生不能很好地感受这个数学概念,只是被动地接受,并没有在脑子中形成正确的理解。教学时,如果教师能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去感知“吨”这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位教师在教学中,他首先出示两头牛,让学生猜一猜这两头牛大概有多重,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发现用“千克”这个单位还不足以表示,此时教师再引出“吨”的概念,学生自然能够理解,最后,教师再结合教学实际,给学生列举大量的生活中的关于“吨”的重量物体。正是因为联系了生活实际,所以学生能够在很快的时间内对于“吨”这一质量单位进行理解与感知,从而形成良

3、好的数感。可见,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教学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感知与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数感。二、以动手操作为载体,让数感渐进形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认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做数学”的过程,小学生通过“做”数学,才能有效地感知数学知识的基本内容,理解数学知识的基本特征,从而有效地形成数感。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数学教学中以动手操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感。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乘法的认识”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同数连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数小棒的操作活动。教师给每一位学生准备了30根小棒,在数小棒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是一根一根地数,

4、数了30次;有的学生是2根2根地数,数了15次;有的学生是5根5根地数,数了6次;有的学生是6根6根地数,数了5次;有的学生是10根10根地数,数了3次。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写加法算式,学生分别写出:2+2+2+2+2+2+2+2+2+2+2+2+2+2+2=30;5+5+5+5+5+5=30;6+6+6+6+6=30;10+10+10=30。这样,学生有了充分的理解与感知以后,教师让他们说一说每次数的根数与数的次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容易就发现每次数的根数越少,数的次数就越多;每次数的根数越多,数的次数就越少。这样,学生的数感就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形成了。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

5、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充分理解与感受知识,这样,他们的数感才能在操作活动中渐进形成。三、以实践活动为依托,让数感无限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感是伴随着数学实践活动的不断解决而不断提升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这样,才能以实践活动为依托,让小学生的数感无限发展。例如,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我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调查自己家平均每个月的用水量情况,每个月的用电量情况,并且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自己家人在用电、用水过程中的浪费行为,并给家人提出相应的

6、对策。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实际调查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能够有效地增强数学应用能力,让他们的数感得到无限的发展。可见,小学生进行数学综合实践的过程就是数感的不断提升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感。总之,对小学生数感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数感是一种数学感受力,其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在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数学素养,增强数感。(责编 金 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