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643578
大小:6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儿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及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儿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及护理杜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湖北武汉430030)【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隐脑患儿临床病症及预后的护理影响,分析优质护理与患者预后及满意率的关系。方法:将30例我院2011年4月〜2015年2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临床确诊为新型隐脑的患儿随机简单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15例)则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及满意率情况。结果:实验组经针对性护理干预后,预后效果较好,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2、提高明显,两组结果差异显著。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患儿及其家属都对护理更为满意和放心。【关键词】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7-0238-02新型隐球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如动植物的体表、黏膜或排泄物。该种病菌在自然界比较常见,而大多数并不具有致病性,但鸽子粪便中的隐球菌多为致病菌,因此鸽子饲养者患病的几率大大增加。新型隐球菌的传播包括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三种途径,皮肤入侵占到了大部分
3、。脑膜炎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遭到这种新型隐球菌感染后,临床表现多为头晕恶心、发热及呕吐等症状,发病初期有呼吸道或肺部感染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颅内占位性病变的症状。该病多在青壮年人群高发,儿童患病率较低,但是其发病危急、治疗过程漫长及预后效果差的特点,让患儿的死亡率很高,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同时,隐脑的临床病症和结核性脑膜炎这种常见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很像,极易造成医生的临床误诊,给后期治疗带来很多干扰。我院近两年内井收治了23例隐脑患儿,对这些患儿进行了针对性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和
4、预后质量,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30例新型隐脑患儿按照入院先后,简单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实验组(15例)。对照组男9例,女6例;年龄为3〜12岁,平均7.9±3.2岁;病程12d〜3.5m,平均0.9±0.6m。实验组男10例,女5例;年龄为4〜11岁,平均7.4±2.8岁;病程9d〜3.2m,平均0.8±0.7mo两组患儿均有动物接触史,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发热和呕吐,部分患儿意识障碍。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如年
5、龄、性别及患病程度等差异较小,结果可信度较高。1.2临床检查所有患儿的脑脊液常规检查均存在异常情况,新型隐球菌确诊由脑脊液墨汁染色镜检完成,病原学检查约奋70%的几率能从涂片中找到隐球菌,部分患者在2〜4次检査或脑脊液培养液检查后才获得阳性结果。影像学检查则包括头颅CT和胸片,多可发现脑水肿和肺部新生物包片等。1.3方法对照组患儿实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服务,具体方法如下。1.3.1临床病情监测新型隐脑的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症状,在急性期内病情复杂多变,极易造成误诊
6、。该病显著的临床症状是颅内高压,此吋如果脑水肿得不到有效缓解,颅内压将不可遏制的升高,最终形成脑疝。故护理人员应实吋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根据他们对外界语言及物理刺激做出的反应来判断意识清醒状态;血压升高和脉搏缓慢都是颅内高压的前兆,此吋要注意使用冰枕或冰帽给予患儿头部物理降温,避免颅内压的持续升高。若颅内压大于300mmHg吋,应立即行脑室引流术,同吋配合纠正电解质紊乱相应的支持疗法。1.3.2药物治疗护理两性霉菌B在治疗真菌感染方面应用较为普遍,但其不良反应也较多,如低血钾症、血栓性静脉炎
7、、心律失常及血细胞减少等,对肝肾及心肌的损害较为严重。两性霉菌B常与5-福胞嘧啶联用治疗真菌感染,在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症状的同时,还能减少药剂用量。护理人员要给予患儿护肝、补钾及降脂的辅助治疗,定期进行电解质及重要脏器的常规检查,每天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加速体内代谢产物的及吋排出以缓解体内发热。1.3.3肢体功能及生理护理部分患儿会发生偏瘫,肢体功能出现障碍,如四肢无力或无法独立行走,身体的肌肉组织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度过危急期后应逐步进行肢体功能恢复训练。前期以关节及肌肉的活动训练为主,进行
8、简单的肢体关节弯曲活动训练,动作幅度要小,以少量多次为佳,防止长期卧床导致的肌肉萎缩;后期可以借助器械来系统训练肌肉及肢体功能,逐渐恢复肌肉的力量和肢体关节等的灵活性,以促进肢体功能的预后效果。患儿因长期卧床易产生压疮,要及时翻身并更换清洁的床上用品及衣物,保持身体皮肤的清洁与干燥。1.3.4心理护理该病的疗程相对较长,急性期病情发作迅猛而凶险,患儿普遍存在恐惧和焦虑等不安心理,这不利于临床治疗与康复。护理人员需细心呵护患儿的心理,从儿童的心理角度出发,认真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点,尽可能满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