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彩超关于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彩超关于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连丽娟秦虎维(潞安集团总医院山丙长治046204)【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脑梗死临床诊断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90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的相关数据的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为75.5%,对照组的检出率为45%;颈总动脉分叉处发生率最高65.8%;软斑和混合斑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高频超声能有效检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管壁及管腔的变化,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关系密切,斑块的发生部位及性质的判断,为临
2、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关键词】脑梗死;动脉硬化斑块;颈动脉超声【中图分类号】R445.1;R74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17-01脑梗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它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及早采取治疗,能够有效减少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1资料和方法1.1资料:2008-01/2010-01在我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脑梗死组,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
3、死诊断标准[1],并经头部CT或MRI证实,其中男60例,女30例,年龄36〜85(58±10)岁;对照组80例,为非脑梗死患者。1.2仪器与方法1.2.1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丙门子G60、PHILIPS-IU22,1.2.2探测双侧颈总动脉(CCA)、颈总动脉分叉处(BIF)、颅外段颈内动脉(ICA),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斑块的大小、性质及部位,依据斑块的回声强弱分为硬斑、混合斑、软斑。1.3统计学处理釆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结果用x±s表示,组
4、间比较行t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75.5%)明显高于对照组(45%),II以软及混合斑块多见。见表1。表1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比较注:与非脑梗死组相比较,△p&ho.os。3讨论脑梗死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导致患者永久性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的主要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所有脑梗死的70%左右[2]。Rgonoli[3:等报告了应用超声测量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方法并用离体标本证实了超声测量的可靠性。由于其方便、快速、
5、完全,尤其是其无创性与高诊断准确率,已被广泛应用于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观察了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的变化,指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脑血管事件呈正相关。本资料脑梗死组斑块发生率高(75.5%),对照组次之(45%),且以软斑和混合斑居多,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取决于斑块本身的形态和性质。我们推测苏可能的原因为硬斑由于表面钙化,较稳定,不易破裂、脱落,而软斑和混合斑则相对不稳定,极易脱落,造成血栓,因此斑块的性质能够反映出脑血管病变是否处于高危状态,对疾病的起因和发展奋一定的预测作用。冋吋本资料还发
6、现斑块发生率最高部位是颈动脉分叉处,可能由于该处血流复杂、紊乱,高切应力和揣流的机械损伤,加重内膜损害,使管壁纤维化或瘢痕形成,脂质和纤维组织进一步聚集,最后形成纤维斑块所致[4]。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成角处动脉伸长,使原先角度发生改变而引起旋涡流,进一步损伤动脉,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综上所述、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关系密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直接显示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形成情况、管腔狭窄程度等,对潜在的脑梗死患者尽早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査,发现危险斑块,及尽早进行综合治疗,有可能避免脑梗死的发生,对降低病死率
7、,避免残疾,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70-2674[3]RoubinGS,丫adavJS,Lyer55,etal.Carotidstentsuppotedangin-plasty:a一neurovaseularintervenrirntopreventstroke[J].AmJCardiol.l996.78(3A)
8、:8-12[4]穆庆霞,徐伯平.老年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特点[」].临床祌经病学志,1999,12(5):3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