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ID:25019172

大小:65.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价值分析_第1页
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价值分析_第2页
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价值分析_第3页
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价值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价值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价值分析郭自俊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医院617061摘要:目的应用高频彩超,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58例患者进行颈动脉血管检查,了解血管的形态结构、血流的频谱形态及血流参数情况。结果1258例患者颈动脉彩超检查,有924例有动脉斑块,占检查者73.45%。结论彩超检查评价动脉壁病变的发病情况,应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防治预测的首选方法。关键词:高频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中膜随着彩超高频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应用U益广泛,颈动脉超声检测是近年无创性诊断和

2、评估血管壁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回顾我院自2014年6月以来的1258例颈动脉检测患者,了解动脉二维形态改变及血流动力学状况,以探讨年龄对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258例中女432例,男826例,年龄38〜91岁,平均年龄72岁。临床表现:头昏261例,头痛73例,晕厥13例,体检179例。有基础病:高血压593例,脑梗死92例,冠心病108例,颈椎病71例,糖尿病527例,脂肪肝623例。实验室检查527例有高血脂。1.2方法采用H产图腾彩色多普勒超声诊

3、断仪,探头频率9MHz。患者仰卧位,头后仰,探头置于患者颈部,患者头部稍向对侧转动,超声束纵轴要与血管的走行方向平行及横切检查。探查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及椎动脉。取颈总动脉球部近心端20mm,颈动脉分叉10mm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进行测量。观察血管解剖结构,测量动脉内-中膜厚度、管径宽度、有无斑块、斑块大小、形态、性质及附着部位;彩色多齊勒观察整个管腔的血液动力学情况;观察血管内斑块管腔狭窄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2结果2.1正常颈动脉的二维超声及血流频谱(1)二维超声:各动脉管腔通畅,内膜光滑,内中膜厚度膨

4、人处管径宽度基本对称。颈内动脉位于颈部的后外侧,较直,无分叉;颈外动脉位于颈部的内前方,有分叉。(2)各动脉血流为层流,充盈于整个管腔,仅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外动脉起始部可见轻度絮乱的血流信号。(3)频谱:颈内动脉为低阻性单相双峰动脉血流频谱;颈外动脉为高阻性频谱;颈总动脉的频谱间于两者之间;椎动脉血流频谱与颈内动脉较相似。2.2动脉粥样硬化的声像图及频谱分析2.2.1二维超声粥样斑块的动脉内膜面粗糙不平,内中膜局性增厚,厚度≥1.5mm[l]以上,向管腔局部隆起,形成斑块,视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根据斑块

5、冋声强度和组织病理学研究分为:⑴形态规则、较均匀的低冋声斑块;(2)等冋声斑块;(3)伴声影的高冋声斑块;(4)形态不规则、冋声不均匀的混合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使管腔狭窄或闭塞。2.2.2彩色多普勒检测轻度管腔狭窄者可见局部充盈缺损,无明显的湍流,中度狭窄或重度狭窄表现为血流束明显变细,II在狭窄处尤其是狭窄后呈现彩色镶嵌血流信号。完全闭塞者则闭塞段管腔内无血流信号,靠近颈总动脉中度狭窄或闭塞吋,可引起同侧颈外动脉血液逆流或涡流。另外,颈总动脉中度狭窄或闭塞时,可引起颈外动脉血液逆流到颈内动脉。椎动脉闭塞或重

6、度狭窄吋可引起锁骨下动脉盗血症。[1]2.2.3频谱动脉轻度狭窄的频谱的频带轻度增宽,峰值流速无明显变化或轻微加快;中度以上狭窄表现为频谱充填,峰值流速加快,狭窄远端的血流频谱低平;严重狭窄吋近端血流阻力增大;闭塞端动脉腔不能引出多普勒频谱,并且同侧远端动脉频谱呈高阻力型,甚至出现反向波,对侧动脉可代偿性内径增宽、流速加快和血流增加[2】。2.2.4检测结果本文1258例患者颈动脉彩超检查中,924例奋动脉斑块,占检查者73.45%,其中仅有双侧颈总动脉斑块424例,右侧颈总动脉斑块78例,左侧颈总动脉斑块134

7、例;双侧颈内动脉斑块103例,仅左侧颈内动脉斑块51例,右侧颈内动脉斑块54例;各侧颈外动脉斑块11例,左侧颈外动脉斑块6例;双侧椎动脉斑块3例,右侧斑块2例,左侧1例。颈总动脉合并颈内动脉斑块37例,合并颈外动脉斑块18例,合并椎动脉3例。斑块人小厚约1.5-8mm,最宽约41mm,最严重的整个管腔被斑块占据,颈总动脉斑块在膨大部为多832例,占颈总动脉斑块的90.04%);3讨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大中动脉退行性、增生性的全身性疾病,年龄为重要危险因素。动脉硬化的早期改变是内膜脂质、复合碳水化合物和血液成分的灶

8、状沉积,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胶原纤维增多导致指纹形成,表现为内中膜增厚,这也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内膜损害的重要标志,正常内中膜膨大处<1.2mm,如内中膜≥1.0mm即为增厚。内膜损坏进一步加重,形成动脉硬化斑块,斑块测量是由表面的纤维帽至血管壁外膜前缘的垂直距离,≥1.5mm即判定为斑块形成。本组检查者多为老年病人,所以检出斑块的阳性率较高,而且年龄越大斑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