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003405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如何提高中职生的综合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提高中职生的综合能力 如何提高中职生的综合能力 贵州兴义市高级职业中学罗中丽 【摘要】提高中职生综合能力是企业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作为职业学校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是学校追求的目标,而当前职业学校只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显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现就如何提高中职生综合能力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德育教育团体意识中职生综合能力提高 所谓综合能力,指学习能力、团结能力、表达能力、独立能力、思维能力、整合能力和交流能力等等。综合能力将影响学生的就业稳定,更影响学生工作与生活的质量。因此,提高
2、中职生综合能力,就是拓宽就业渠道,使学生自身潜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中职生存在的问题 1.文化基础差,对学习缺乏信心。中职学校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差,基本上都是考不上普高,而上职业学校是无奈的选择。加上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在初中时都是受教师冷落的学生,没有体味到学习成功所带来的乐趣,因此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上职业学校就是学技术的,不愿意学习文化课,文化素养也相对较差。 2.团队意识差。现在的家庭孩子少,家长对孩子包办太多,甚至娇生惯养,学生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使学生总是以个人为中心,不爱劳动,集体观念差,娇横,更不
3、用说吃苦耐劳了。 3.对专业不了解,学习目标不明确。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不了解,不知道学这些知识有什么用,也不知道学本专业将来干什么,因此出现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抱着混文凭的态度,缺乏内在学习动力。目前,多数企业在用人上都提出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要求,并实行了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并且高中毕业生同初中毕业生在工资收入上也有一定的差距。加上部分学生家长考虑到学生尚小不上高中(中职)在家也没有什么事可做,甚至还有可能在社会上惹事生非。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部分家长虽然积极支持和鼓动学生上中职,但对学生上职业学校没有明确的
4、要求,甚至认为只要能混个毕业证就行。受家长这种思想的影响,加上学生文化素质本身就差,从而造成学生对学习缺乏内在动力,出现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睡觉、不愿实习,甚至打架斗殴等情况。 二、德育教育 “德育为首,技能为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德育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积极地引导学生步入健康文明的社会生活,正确认识自我人生的价值和与他人或社会的关系,从而尽可能合理有序地筹划人生、调整行为、理顺关系,创造性地开辟他们的未来。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各种成
5、就和矛盾并存,这不仅给社会造成了影响,同时也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造成了影响。这种新形势下对目前我校中职生的德育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组织专业技能比赛,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确立学习目标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专业技能训练是中职教学的中心任务。中等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专业技能过硬的适合社会需要的专业化人才。因此,专业技能训练是中职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技能训练是否抓好,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成败具有不可小觑的重要意义。中职生专业技能的训练首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教师做到准备充分,讲授深入浅出,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中得到
6、高效率的提高。专业技能比赛的目的是通过比赛促学习,学生在比赛中得到了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也从中增加了学好专业知识的信心。 四、团队意识的培养 1.树立集体的共同目标。要培养团队精神,必须为班级树立一个共同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将大家的目光集中在一点上,即所谓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每个学生融入到班级这个团队中。中职学校的班级一般与重点高中的班级很不相同。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缺乏对知识价值的强烈渴求;而且许多人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面对这些特性,如何找到一个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班主任我抓住中职学生大多希望毕
7、业后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一心理,提出了“学多种知识技能,找一份理想工作”的口号,为班级树立了一个现实的目标。在这个班级共同目标的激励下,同学们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忱与活力,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使集体生活充满了生机。 2.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教学中,作为中职教师及班主任要充分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如我发现在以往的实习教学中,只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互助的教育。为弥补教学上的缺陷,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多安
8、排一些以小团队形式参与的教学活动,在团队学习中使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这种小规模的新型学习组织形式在课内可以作为讨论小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