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气化痰汤治疗痰热壅肺型咳嗽130例

清气化痰汤治疗痰热壅肺型咳嗽130例

ID:23955555

大小:7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清气化痰汤治疗痰热壅肺型咳嗽130例_第1页
清气化痰汤治疗痰热壅肺型咳嗽130例_第2页
清气化痰汤治疗痰热壅肺型咳嗽130例_第3页
资源描述:

《清气化痰汤治疗痰热壅肺型咳嗽130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清气化痰汤治疗痰热壅肺型咳嗽130例马海元(青海省刚察县人民医院中医科812300)【关键词】咳嗽热邪壅肺清气化痰汤【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371-01近几年来,笔者采用清气化痰丸(改汤剂)治疗痰热壅肺型咳嗽13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30例中,男88例,女42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20岁,平均60岁。其中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55例,喘息型支气管炎20例,急性支气管炎42例,支气管肺炎13例。全部病例在应用前均用过中丙药物,疗效欠佳或

2、无效。2治疗方法方药组成:胆南星3g,制半夏9g,苦杏仁9g,黄琴10g,茯等12g,瓜蒌子12g,枳实4.5g,陈皮4.5g。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1周为1疗程。兼喘息者酌加桑白皮15g、紫苏子9g、地龙10g、枇杷叶12g化痰降气平喘;痰热甚者,可加天竺黄10g、竹茹10g、浙贝母10g,以增强清热化痰止咳之功;热邪伤津耗液者,酌加南沙参10g、天花粉10g、麦冬30g养阴生津;胸满咳逆、便秘甚者,配葶苈子10g、大黄6g泻肺逐痰,或加礞石滚痰丸6g(分2次吞服)。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

3、其中2周以上未发作为临床治愈。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善。3.2治疗结果治愈(含临床治愈)89例,好转31例,未愈10例。总有效率92.3%。4病案举例(1)李某,男,70岁,退休干部,2011年1月2日初诊。反复发作性咳嗽2年,再发并加重2周。患者有糖尿病史10年。2年前因受凉后开始出现反复发作性咳嗽、咳痰。发作吋需输液抗炎或住院治疗才缓解。2周前因感冒后上症再发并加重。X线摄胸片示:“两下支气管感染”,体温高达38.9'C,血常规WBC12×109/L,住院12天,经抗感染治疗,发热减轻,但咳嗽

4、、咳痰依然、痰色黄,故而转中医诊治。诊见:咳嗽痰多,色黄难咯,胸闷气急,烦热口渴,便结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痰热壅肺。治宜:清热化痰,下气止咳。方用:清^(化痰丸(改汤剂)加味。处方:陈胆南星3g,黄冬10g,制半夏9g,苦杏仁,9g,枳实6g,陈皮6g,茯苓12g,瓜蒌子12g,天竺黄10g,桑白皮15g,枇杷叶12g,礞石滚痰丸6g(分2次吞服)。4剂后解大便2次,咳嗽气急减轻,但痰不易咯出,考虑到热邪伤津耗液,宗原方去礞石滚痰丸,加天花粉10g、南沙参10g,续进3剂,诸症消失,随访3月未发。(2)患者,扎某,男,

5、65岁,牧民。2012年3月8日就诊。反复咳嗽、咯痰3年,加重伴发热3天。患者3年前因放牧天寒地冬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痰,咯少量白色泡沫痰,无发热、胸痛胸闷等症状,在乡级医院诊断为“支气管炎”,经治疗后缓解(具体药物不详),此后每年冬春季节遇冷后反复发作。5天前,患者因再次受凉出现咳嗽、咳痰,乡医经过“青霉素”治疗不效,无奈之下患者来我院就治。诊见:咳嗽、咳痰,痰色黄,质粘稠,量少不易咯出,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伴发热、恶寒,流涕。细诊之:患者胸胁胀满,咳吋引痛,二便尚调,口干欲饮,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体温:38.6°C;血常规:

6、WBC5×109/L;胸片肺纹理增粗,提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证属痰热壅肺。治宜:清热化痰,下气止咳。方用:清气化痰丸(改汤剂)加减。处方:胆南星3g,黄芩10g,制半夏9g,苦杏仁9g,进3剂水煎服日一剂。(二诊}服药后痰仍黄,咳嗽明显减轻,余证亦减轻,舌红少津,苔腻微黄,脉滑,前方加南沙参10g,天花粉10g,麦芽30g,再进3剂。(三诊)服药后咳嗽,咳痰消失,纳食可,夜寐正常,临床治愈。嘱服玉屏风散颗粒善后,益气固表,以增强免疫力。5体会本方所治之痰热,以痰稠色黄脉滑数为主要特征。其病缘于火邪灼津,痰气内结所

7、导致。从上二案可以看出,痰热壅肺证,有外感入里诱发因素,又有肺内伏痰之因,治疗当以清热化痰为主,佐以下气止咳,适当加入清养肺阴之品,以防热邪伤津耗液,忌辛散燥热之品,避免耗损阴液,伤及肺气,正气更虚。正如《医宗必读·咳嗽》曰:“治内者,药不宜动,动则虚火不宁。燥痒愈甚,故忌辛香燥热”。清气化痰丸源于《医方考》,为治疗热痰常用方剂。痰因于火,故方中用胆南星,味苦性凉,清热化痰为主药。辅以黄芩苦寒以清肺火,瓜蒌子、天竺黄甘寒以化热痰,含“治痰者必降其火”之意;火因于气,气有余便是火,以陈皮、枳实下气化痰,苦杏仁下气平喘止

8、咳,使气顺火必降;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苦杏仁配瓜蒌子能润肠通便,人肠畅顺痰热自降;液冇余则为痰,故用制半夏、茯苓祛湿化痰。有如方论汪昂:“此手足太阴之药,治痰火之通剂也。气能发火,火能役痰,半夏、南星以燥湿气,黄等、瓜蒌以平热气,陈皮以顺里气,杏仁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