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肺八味汤治疗痰热咳嗽

清肺八味汤治疗痰热咳嗽

ID:44639837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清肺八味汤治疗痰热咳嗽_第1页
清肺八味汤治疗痰热咳嗽_第2页
清肺八味汤治疗痰热咳嗽_第3页
清肺八味汤治疗痰热咳嗽_第4页
资源描述:

《清肺八味汤治疗痰热咳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清肺八味汤治疗痰热咳嗽【摘要】清肺八味汤是浙江省名中医潘智敏主任医师在杨继茹教授治疗痰热咳嗽的临床经验方上总结出的有效方剂。其组成:鱼腥草、黄苓、野养麦根、桔梗、前胡、浙贝母、杏仁、姜半夏。其功效为:清肺泄热,化痰解毒。临床应用证实,清肺八味汤以清为主的辨证思路与现代医学主张抗炎为上的治则相吻合,疗效确切,并可缩短病程。【关键词】清肺八味汤痰热咳嗽名医经验潘智敏清肺八味汤是浙江省名中医潘智敏主任医师在杨继茹教授(首批全国500名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治疗痰热咳嗽的临床经验方上总结出的有效方剂,现解析如下。方剂组成清肺八味汤组成:鱼腥草30g,黄苓30g,野养麦根30g,桔梗

2、9g,前胡9g,浙贝母15g,杏仁9g,姜半夏12g。加减:如外感发热、咽痛者,加薄荷、苏叶、牛茅子、板兰根以疏风解表、清热利咽;痰黄、舌红脉数、热象重者,加银花、连翘、七叶一枝花、桑白皮,以加强清涤肺热之力;舌红少津者,加鲜芦根、鲜石斛以清热化津;苔白腻、头身重、湿困者,加霍香、佩兰以芳香化湿;伴胸皖胀闷者,加桔楼、郁金、枳壳、厚朴、莱萌子以宽中活血,祛痰下气;对痰哮气喘者,则加麻黄、射干、地龙以平喘解痉;而对久咳气逆、痰色始终呈白色者,加苏子、紫苑、款冬,凉温并下,用以消痰下气,定喘止咳;伴大便秘结不通者,加生大黄、炒枳壳、川厚朴。功效:清肺泄热,化痰解毒。用法用量:上

3、药温水浸泡20分钟,武火煎沸后以文火再煎15分钟,取液200ml,饭后服,每天1剂煎3次,连服5日为1疗程。多为1至2个疗程即可,必要时可连服3个疗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观察门诊病人100例,男性42例,女性58例。年龄20〜40岁30例,40〜60岁70例。临床症状均为咳嗽,气急,痰多稠黄或痰白粘难咯,伴或不伴发热、口干。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或数。相关检查示: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肺部X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疗效评定: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作

4、为诊断疗效标准[l]o①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内伤咳嗽在两周以上未发作者为临床治愈。②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③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治疗1个疗程,痊愈39例,好转61例,未愈0例。典型病例彭XX,女,56岁。初诊时间:2005年12刀20日。主诉:反复咳嗽、咯痰20余年,加重伴发热4天。病史:反复咳嗽、咯痰20余年,每于入冬或气候变化吋易诱发或加重。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史。诊查示:咳嗽气急,痰多白粘难咳,咳剧时左侧胸痛,神疲纳呆,口干不欲饮,下肢轻度浮肿,舌质边红紫,苔黄燥,舌下瘀筋明显,脉弦而数。听诊示:两肺呼吸音较低,左下肺可及湿性罗音。辅助检查:血白细胞

5、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X线示:肺气肿伴左下肺炎性改变;肺功能试验示(2005年10月):轻、中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心电图示(2005年10月):低电压,电轴顺时针向转位,肺型P波。中医诊断:肺胀、咳嗽(痰热壅肺)。西医诊断: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感染。②肺心病。治则:清肺泄热,化痰解毒,佐以活血化瘀。处方:鱼腥草30g,炒黄苓30g,野养麦根30g,银花30g,浙贝母12g,紫丹参30g,车前草30g,竹沥半夏12g,炙桑口皮12g,桔梗12g,炒枇杷叶(包)12g,桃仁泥9g,杏仁9g,炒陈皮9g,鲜芦根30g,共5剂。1个疗程后体温降至正常,咳嗽、气急缓解,痰少易咯。左下肺

6、仍可及少许湿性罗音。X线示左下肺炎性明显吸收。讨论清肺八味汤在临床上经杨老及潘智敏主任医师反复应用30年,疗效确切。其中“黄苓治肺热”乃李时珍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本草纲目》中有相关记载。《本草经疏》中“鱼腥草”条H:"治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吐脓血Z要药/野养麦根功效为清热解毒、清肺化痰,应用于肺热咳嗽、咽喉疼痛及肺痈咯痰浓稠腥臭者(六版《中药学》教材)。临床应用吋鱼腥草、黄苓、野养麦根剂量多各为30克,三者共奏清热解毒、清肺化痰之功,是清肺的君药;浙贝母、杏仁清肺化痰、降气止咳为臣纟勺;桔梗、前胡一升一降,宣肃肺气,止咳化痰,共为臣药;半夏下气化痰,同时有和胃降逆Z功,痰热较

7、盛者用竹沥半夏以助清热化痰为臣药,热痰胶结较轻者可用姜半夏为佐药以承胃气,避免清凉Z药攻伐过度。清肺八味汤以清为主的辨证思路与现代医学主张抗炎为主的治则相吻合,疗效确切,并可缩短病程。【参考文献】I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28):6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