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96059
大小:58.5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清肺健脾汤治疗小儿咳嗽80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清肺健脾汤治疗小儿咳嗽80例[摘要]目的探讨清肺健脾汤治疗小儿咳嗽的效果。方法80例咳嗽患儿在清肺止咳的同时佐以健脾化痰之品治疗。结果治愈6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o结论清肺健脾汤治疗小儿咳嗽疗效确切。[关键词]清肺健脾汤;肺脾并调;小儿咳嗽;疗效[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2)12(b)-0103-02咳嗽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为多。外界气候的变化常能直接影响肺气肃降造成咳嗽。另外,小儿脾胃薄弱,易为饮食所伤,痰浊内生贮肺作咳,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幼幼集成•咳嗽
2、论治》中指出:“初伤于肺既动脾也。”咳嗽一证与脾、肺均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笔者根据中医理论在小儿咳嗽的治疗上采取肺脾并调、表里双解的方法,自拟清肺健脾汤并随证加减,治疗80例咳嗽患儿均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前来就诊的80例门诊患儿,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2〜11岁;发病时间3d〜1个月。其中,伴有发热者18例,体温37.8〜38.5°C;伴有喘息者6例,伴有大便秘结者8例,咽喉肿痛者39例,手足心热者9例。1.2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给予清肺健脾汤治疗。基本方:双花15〜25g、鱼腥草15〜25g、黄苓5.0〜7.
3、5g、板蓝根7.5〜10.0g.冬花5.0〜7.5g.郁金5.0〜7.5g.桔梗5〜10g.杏仁5.0〜7.5g、贝母7.5〜10.0g.陈皮3.0〜7.5g、白术5〜10g.焦三仙30〜45go随证加减:伴有发热者加生石膏、花粉以清热泻火、生津除烦;咳痰伴呕恶者加炙半夏、茯苓以利气、化痰、健脾运湿;咽喉红肿者加玄参、牛夢子以清利咽喉、消肿止痛;大便秘结者加瓜萎仁以润肠通便;伴有喘息者加地龙、麻黄;手足心热者加百合、麦冬。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取药液80〜100mL,每日2次或可分多次频服。3d为1个疗程。以上药物剂量随患儿年龄、体质而定。1.3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完
4、全消失,听诊肺部干湿啰音消失,如有发热则体温降至正常;好转:咳嗽咳痰等症减轻;未愈:症状及体症无改善或加重。2结果治愈6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o服药时间3〜15do3典型病例患者,女,4岁,2011年3月24日初诊。发热、咳嗽伴咳痰5do病初因着凉后流清涕,继而发烧38.4°C,并出现咳嗽、咳痰,痰量不多。服用新雪丹颗粒及头胞氨莘片后无好转而在某医院治疗,确诊为支气管炎。胸片检查示:左下肺纹理增粗;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静点抗感染药后体温恢复正常,但仍咳嗽、咳痰并呕恶,小便略黄,大便来本院就诊时已3日未行。查:患儿口唇潮红,舌质偏红,苔薄黄中间厚
5、腻、脉浮数,咽部充血,左侧扁桃体II度肿大,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中医诊断:咳嗽、风热犯肺型,治以清肺止咳、健脾化痰。方药:双花15g、鱼腥草15g、黄苓7•5g、板蓝根7.5g、冬花5g、炙半夏5g、陈皮7.5g、焦三仙30g、郁金7.5§、桔梗7.5,瓜萎10,杏仁7.5g、白术5g、贝母7.5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1剂后大便通畅,3剂后咳嗽、咳痰减轻,无呕恶感,饮食较前增加,原方续服3剂而愈。4讨论咳嗽是小儿肺部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症候,多以外感为主,小儿肺部娇嫩,形气未充,勝理疏松,卫外不固,外界气候的变化直接由表而入影响肺气肃降,发为咳嗽[1]。小儿乃纯阳之体
6、,故风寒咳嗽大多是暂时的,将因化热传里,而出现痰热雍肺,故宜清肺化痰、清热止咳。方中黄苓能清上焦之火,“清痰定气利喘嗽”,为君药。双花、鱼腥草、板蓝根清热解毒为臣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对慢性支气管炎感染的病毒、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双花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的作用。黄苓具有抗感染、抗病毒保护肺损伤的作用。冬花为治咳要药。桔梗宣肺化痰,肺清而咳止,桔梗能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分泌,稀释痰液。杏仁有止咳平喘之功,并且能轻度抑制呼吸中枢而镇咳平喘[2]。另外,小儿脾常不足,脾为后天之本,与肺关系密切。脾虚则运化和输布津精功能不足,聚湿生痰,痰随气升,上逆于肺则咳嗽
7、。脾虚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机体不能有效得到滋养和补充,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易为外邪所侵,邪入肺系,肺气上逆而出现咳嗽。小儿咳嗽除外邪侵袭外,饮食不当亦可导致肺脾失和而出现咳嗽。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酿成痰浊,上贮于肺,致使不得宣降而引起咳嗽,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由此可见,肺与脾在生理上关系密切,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在清热止咳的同时要兼顾调脾,脾能健运,痰湿则化,而咳嗽自止[3]。上方中陈皮、半夏、白术等即是此意。肺脾兼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