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络蠲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临床

通络蠲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临床

ID:23797363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0

通络蠲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临床_第1页
通络蠲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临床_第2页
通络蠲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临床_第3页
通络蠲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临床_第4页
通络蠲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临床_第5页
通络蠲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临床_第6页
资源描述:

《通络蠲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临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通络蠲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临床【关键词】通络蠲痹汤;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2006年8月-2008年5月,笔者应用通络蠲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者进行对照,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门诊,随机分为通络蠲痹汤治疗组(治疗组)和美洛昔康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9.25±12.96)岁;平均病程(26.5±21.95)月。对照组男11例,女

2、19例;平均年龄(52.15±10.87)岁;平均病程(25.3±23.20)月。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湿热痹阻证见:关节肿痛而热,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口渴,汗出,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  1.3纳入标准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及辨证属湿热痹阻证的患者。  1.4排除标准本病晚期患者,关节严重畸形,关节功能Ⅳ级者;合并其他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

3、狼疮、干燥综合征、严重的膝骨关节炎者;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未按规定服药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方法  2.1治疗方法治疗组予通络蠲痹汤(青风藤15g,全蝎3g,乌梢蛇15g,防风10g,苍术12g,黄柏6g,忍冬藤20g,丹参15g等),每日1剂,文火水煎分2次口服,每次约150mL。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片(商品名:莫比可,7.5mg/片),每次7.5mg,每日2次,饭后服用

4、。根据治疗反应可减至每日7.5mg。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2.2观察指标①主要症状、体征(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屈伸不利、晨僵及双手平均握力)按病情轻、中、重程度评分,计分方法参照《风湿病学》[2]有关标准。②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尿、便常规,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  2.3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①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75%;ESR及CRP正常或明显改善或接近正常。②进步: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

5、率≥50%;ESR及CRP有改善。③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ESR及CRP有改善或无改善。④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ESR及CRP无改善。  整体改善率是指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百分率[(治疗前值-治疗后值)/治疗前值×100%]相加后求其平均值。  2.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分析,根据资料分布特征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完成统计。  3结果  3.12组疾病疗效比较  (见表1)

6、表12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疾病疗效比较[例(略)]  3.22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见表2)表2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体征评分2组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下同)  3.3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在观察的第2、3周,2组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至疗程结束(第4周末),治疗组仍维持较明显的证候疗效优势。见表3。表32组类风

7、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略)  3.4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  (见表4)表4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2组比较(略)  3.5不良反应2组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及心电图检查无异常改变。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未见有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例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1例泛酸,1例恶心欲呕,1例食欲欠佳,经对症处理后未再发生。  4讨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中医古代医籍有“历节病”、“鹤膝风”、“骨痹”等病名,现代中医将该病定名为“顽痹”、“尪痹”。中医认为,湿热痹阻型类风湿

8、性关节炎为外感风寒湿邪,未及时治疗,邪气伏藏日久,郁而化热,湿热壅滞,流注肢节所致。除有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晨僵等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之外,还可见局部灼热红肿,得冷稍舒,痛不可触,并常兼有发热、口渴、汗出、小便黄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苔黄,脉滑数。与风寒湿痹相比较,湿热痹的发病较急,全身症状明显,以致病情较急重。通络蠲痹汤系治疗湿热痹阻型顽痹的临床经验方,方中青风藤、忍冬藤、安痛藤其性偏凉,清热解毒、通络止痛,三药乃治疗一切顽痹痛风之要药;防风、防己祛风除湿;苍术苦温燥湿;黄柏清热燥湿;当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