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观察

布洛芬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观察

ID:23637474

大小:7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布洛芬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观察_第1页
布洛芬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观察_第2页
布洛芬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观察_第3页
布洛芬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观察_第4页
布洛芬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布洛芬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布洛芬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观浙江省台州医院【中图分类号】R9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6)6【摘要】目的:分析布洛芬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门诊留院观察治疗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89例作为研究对象,釆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9患儿随机分为布洛芬混悬液口服组(口服组)、布洛芬栓塞肛组(塞肛组),布洛芬混悬液灌肠组(灌肠组),每组63人,口服组口服布洛芬治疗,塞肛组使用布洛芬栓剂治疗,灌肠组使用灌肠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的退热情况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均能有效退热,2h时三组患者的退热有效率较lh和30

2、min均明显提高(P<0.05),4h时三组的退热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且总的退热有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布洛芬的3种给药途径均能有效退热,但口服组在30min时起效最快,临床上应根据患儿情况灵活地选择给药方式。【关键词】给药途径;小儿发热;布洛芬;疗效观察发热是临床上婴幼儿的常见症状,常伴随着各种感染性的疾病出现,尤其以伴随呼吸道感染出现最为常见[1]。小儿发热常伴有头痛、四肢酸痛、烦躁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患儿死亡[2]。有效、快速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的降温方法对于快速缓解高热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患儿预后只有重要意义[3]。布洛芬具有解热、抗炎、镇痛的作用,以往在临床上常用于小儿发热的

3、治疗,副作用少,疗效较好。近年来有研究称,布洛芬混合液若采用直肠给药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较少。笔者所在医院研宄了布洛芬不同给药途径在治疗小儿发热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门诊留院观察治疗的急胜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8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伴有发热现象,体温高于38.5°C。所选的病例均满足《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关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支气管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一系列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并排除了结核病及怀疑的败血症、伤寒、风湿热、局部化脓性病灶患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和长吋间未知原因发热患儿。患

4、儿年龄在6个月至6岁之间,平均年龄(3.5±1.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9患儿随机分为布洛芬混悬液口服组(U服组)、布洛芬栓塞肛组(塞肛组),布洛芬混悬液灌肠组(灌肠组),每组63人。三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热度及病程上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三组患者均及吋给予纠正水、酸碱、电解质平衡失调,选用适合的抗病毒药物、抗生素等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三组均不再给予其他的物理降温手段和退热剂。均使用布洛芬治疗。U服组采用上海强生制药奋限公司生产的布洛芬混悬液治疗,5-10mg/(kg?次),饭后给药,一次顿服;灌肠组由直肠灌入布洛芬悬浊

5、液,具体操作为,患儿保持左侧卧位,尽量避免过多地暴露患儿,以防着凉。用5ml注射器抽取布洛芬悬浊液约5-10mg/(kg·次)加生理盐水5ml,用温水水浴加热到39°C左右。再通过肛导管在肛门内5cm左右的位置将药物灌入,使药物保留20min;肛塞组患儿使用布洛芬栓(50mg/粒),3岁之内的患儿使用布洛芬栓1粒塞肛,大于3岁的患儿塞肛2粒。用药前后密切关注患儿的体温,并详细地记录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1.3评价指标①用药后分别于30min、lh、2h、4h测量三组患儿的腋下体温,取平均值计算,比较三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不同时刻体温变化情况;②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显

6、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进行,即显效:患儿用药后4h内,体温下降超过1°C;有效:患儿用药4h内,患儿的体温下降在0.5-l°C之间:无效:患儿用药4h内,患儿的体温下降未超过0.5°C甚至降反升。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结果2.1三组退热情况比较观察记录三组患者的退热情况可知,口服组起效较快,半小吋的冇效率可达66.7%,2h吋退热有效率达最高为98.4%,lh与30min比较,2h与lh比较,有效率均明显提升(P<0.05),4h吋有

7、效率有所下降,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肠组和塞肛组的起效较慢,但冇效率随时间逐步升高,2h后冇效率显著提升(P<0.05),4h达高峰;组间进行比较,U服组在两小吋的有效率明显高于灌肠组和塞肛组(P<0.05),在4h吋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见表1.表1三组患儿退热情况比较[例(%)]2.讨论发热作为儿科临床工作中最为常见的症状,0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赖氨匹林,布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