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膝关节镜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膝关节镜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探究胡正雄陈斌罗亚刚张浩昆明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骨三科,云南个旧661000[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仅给予膝关节玻璃酸钠注射,观察组先行膝关节镜清除术后再给予膝关节玻璃酸钠注射,比较两组患者预后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LKSS生活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
2、05);术后VAS疼痛评分:观察组(2.85±1.1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26±1.24)分,(t=5.99,P=0.000);LKSS评分:观察组(79.22±7.1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9.88±8.86)分,(t=5.97,P=0.000)。结论膝关节镜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jyqkL:20mg,术后1周后注射患者关节腔,1mL/次,1次/周,5次/疗程),患者取仰卧位,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侧大腿常规绑止血带,膝关节镜标准入路。进镜((洪强HQ-010标准型膝关节镜介)之后,配合探针对关节腔内进行细致而全面的探查,
3、根据探测到的实际情况,摘除剥脱的关节软骨以及关节内的游离物,去除增生及病变的滑膜,修整破损的半月板并修平关节面。完成后使用生理盐水对关节腔进行灌注冲洗,然后对患肢进行加压包扎并常规引流,术后24h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术后1周抽净患者关节内积液,于关节腔内注入玻璃酸钠2mL,每周1次,5次为1疗程。对照组仅给予膝关节玻璃酸钠注射,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以膝关节髌骨下外侧为穿刺点,若有关节积液,应尽量吸尽,之后注入玻璃酸钠2mL,每周1次,5次为1疗程。1.3观察指标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定期家访随诊方式随访,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LKSS生活功能评分。1
4、.4统计方法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数据统计包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均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而LKS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LK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3讨论临床实践表明[4-5],关节镜清理术具有疗程短、创伤小、效果佳等特点,是目前常用的一种膝关节疾病微创疗法,但是关节镜手术容
5、易引起软骨创面渗血[6],导致白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增加关节腔内压力,影响术后的功能恢复,尤其对于病史较长、年龄偏大且关节损坏严重者,手术不理想情况较多。玻璃酸钠即一种高分子黏多糖[7],起润滑、保护作用[8],其在OA病理状态下浓度降低、分子量减小,注入后使其包裹于软骨表面,能够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润滑功能,有利于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是一种有效的局部辅助疗法。本研究观察组以关节镜清理术为主,玻璃酸钠注射为辅,进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而对照组仅实施玻璃酸钠注射,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观察组(2.85±1.1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26±1.24)分,LKSS
6、评分:观察组(79.22±7.1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9.88±8.86)分,与文献[6]基本一致。上述结果表明膝关节镜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能够有效清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病灶,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润滑功能,有利于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可降低患者疼痛感并提升患者生活功能。.jyqkanR,AschE,BlochD,etal.Developmentofcriteriafortheclassificationandreportingofosteoatthritis.Classificationofosteoarthrisisoftheknee[J].ArthritisRheum,
7、1986,29(8):1039-1049.[4]段小东,张雷,胥方元,等.中频电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2,35(2):187-189.[5]陈嘉利,李阳.应用关节镜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1):67-68.[6]余栋.膝关节镜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18):134-135.[7]赵彩霞,王文习,欧文辉.玻璃酸钠在骨科的药效学研究进展[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