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274283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6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复习!执教者 设计者学习内容课内阅读3课时学习目标知识性1.熟读24篇课文,并按要求朗读或背诵课文或背诵、默写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的大意。能力性1.结合课文,掌握读懂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或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方法。2.能按要求复述课文和故事,学会默读,能按要求边思考,读懂内容,完成习题。情感性引导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知识进行梳理归类,培养学生自己复习的能力和主动复习的良好习惯。学习重、难点重点: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语文实践活动。难点:通过复习对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2、辅助资料课内阅读相关习题学习内容教学程序与策略学生活动教学随笔与教后反思一、谈话导入第一课时1.在将近一个学期语文学习中,随着大量的课内外阅读,你认为你在阅读能力方面有哪些收获吗?2.在预习新课文时,你是怎么阅读文章的呢?在复习学过的内容时,你的阅读方法和预习时又有什么不同呢?3.阅读时,讲究方法才会读有所获,在复习中我们要将平时掌握的读书方法应用起来,下面就让我们整装待发,一起走进“阅读训练营”。有信心吗?生自由谈,如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感情,了解写作方法,积累语言材料等。生自由谈自己阅读的步骤和方法。二、熟悉
3、课文内容三、文章结构层次四、概括层次内容一、复习导入二、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含义一、导入二、过渡句三、写作方法四、积累1.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四首古诗,以及语文园地中出现的古诗名句,这些都是要求大家识记积累的,别忘了诗人和他们所处的朝代。比一比,看谁回忆得多。小练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中的“异客”的名字叫( ),“佳节”是指每年农历( )月( )日的( )节。2.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了解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小练习:《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首诗歌抒发了诗人在
4、秋天思念( )、思念( )的思想感情。前者是()代诗人( )所作。后者是一首写乡情的千古绝唱,是()代著名诗人( ),诗中写了诗人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 )佳节,诗人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诗句“( ),( )。”是千古传诵的名句。3.书本还告诉我们许多大自然的奥秘,如《花钟》小练习:我发现早上草地是( )色的,中午是( )色的,到了傍晚,又变成( )色了。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和蒲公英有关。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
5、),可以( )。当( )草地( );当( ),草地( )。一篇文章大多数都是若干段落组成的。每一段落都是围绕全文的中心思想,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读懂文章的时候。每读完一段,就了解了一层意思。一段一段地读完全篇,领会了每一段的意思,再把每一段的意思综合起来,就领会了全文的意思。因此,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必须读懂每一段,并理解它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学会给文章分段,掌握提炼段落大意的方法与技巧。文章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1.总分如我们这学期学过的《秋天的雨
6、》和《富饶的西沙群岛》就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2.时间顺序思考《美丽的小兴安岭》2——5自然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作的。(从春到冬的时间推移的顺序)3.事情发展顺序能从学过的课文中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师总结:《风筝》: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科里亚的木匣》:埋木匣——挖木匣。1.概括段意的步骤: ⑴ 初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⑵ 细读各段,对自然段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与中心有关的内容,运用归纳段意的方法归纳段意。 ⑶ 再读全文,整体思考,进行修改使之准确、通顺2.概括段意的注意点: ⑴ 要从内
7、容角度概括,而不要从思想角度概括。即不能写成这一段说明了什么。 ⑵ 不要写成提纲式。如“原因、经过、结果”。 ⑶ 应该是完整的陈述句,不能是词组或疑问句。试概括《香港,璀璨的明珠》2至5段的内容,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概括?师总结:找中心句。课后思考:怎样才能准确地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第二课时1.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概括文段主要内容的方法,其中一个方法是直接从这段中找出一个句子作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