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散文教学的“四美具”

谈谈散文教学的“四美具”

ID:23086489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4

谈谈散文教学的“四美具”_第1页
谈谈散文教学的“四美具”_第2页
谈谈散文教学的“四美具”_第3页
谈谈散文教学的“四美具”_第4页
谈谈散文教学的“四美具”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谈散文教学的“四美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谈散文教学的“四美具”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散文则凭借其收放自如的表达样式,丰富多彩的生活题材,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人教社新课标教材中,散文几乎遍布每册,充分发掘散文文本的审美特质,感知美、鉴赏美,以美启人、以美育人,是切实落实新课标要求的重要途径。散文教学应有“四美”,略陈如下。  一、明定向之美  选材的广泛性,表达方式的多

2、样性决定了散文的异彩纷呈,从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角度,可以将散文分为不同的类型。仅从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来看,就有写人叙事型、借景抒情型、即事明理型等不同类型。同样是对现实、社会、人生的感悟,不同类型的散文,其表达的方式自然不同。阅读散文,首先就要明确这种“类型”差异,选择最适合解读文本的切入角度。散文阅读教学,必需立足于文本特质,充分发挥“这一个”的功能和效用。  如《故都的秋》即属借景抒情型,那自然要通过对所绘之景的形象感知去分析体味作者的眷恋落寞之情。像《囚绿记》这样的即事明理型散文,自然要通过

3、对琐而有序的事件的梳理去把握品悟作者珍爱生命,追求自由光明的理想。“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明确了散文审读的思维指向,7“按图索骥”,才能真正步入作家匠心独运的奇妙的散文世界。  二、品语言之美  散文之美首在语言,优美的散文,其语言不仅有清泉出谷、叮咚悦耳之音韵美,更有清水芙蓉、清新雅致之意蕴美。  文质兼美的散文,其语言必如珠玑,读之诵之,琅琅上口,韵味悠长,散文教学自当从品节奏、旋律、回环等角度品其音韵之美:  1.音节顿挫轻重的节奏美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

4、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郁达夫先生《故都的秋》开篇的这段文字,正是借助音节的顿挫轻重,将故都之秋色与自己内心之秋思自然地融为一体,真切地表达出对故都之秋的深沉眷恋。诵读这段文字,开篇的“无论”、“总是”要重读,从这里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秋天的深挚情感。“可是”的转折更好地强调、凸现了“北国之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一连三句的铺排,应注意其间的停顿间隔,同时要强调尾词“清”、“

5、静”、“悲凉”,这是以时间的延宕来拓展(引发)人们对作者所述秋景的深入思考。最后一句中“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似乎可以省为“要从杭州赶上北平”,可是从原句的“顿挫”中,不是更能让人感受作者“不远千里”“想饱尝一尝”“故都”“秋味”的深情么?  2.声调抑扬起伏的旋律美7  声调从语言音位学上看,是起区别意义的作用;而从语言的音韵美的角度看,利用声调的抑扬起伏,加以巧妙安排,可以形成类似音乐旋律的“语流旋律线”。富有音乐美感的“语流旋律线”使得情感之泉汩汩流淌,润人心扉。  试以音节声

6、调的“平仄”来品读《荷塘月色》描写“月下荷塘”的句子: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短短一句话,却平仄相间,高低有致,自然形成了抑扬起伏的“语流旋律”,浅吟低唱中凸显景物的素淡朦胧之美,引发人们关于“临风飘举”的美好遐思。  3.韵律张弛有致的回环美  排比、顶真、对偶等是散文锤字炼句常用的辞格,这构成了散文语言清流漫溯,翠峰逶迤般的回环之美。如《囚绿记》中: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

7、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  这里的长句、短句各得其宜,开首一句感叹,引出第二句的排比铺陈,尽显“绿色”的“宝贵”之处;长句突显因“怀念”而“等焦”的心境,第四句简直就是对仗工谨的佳联,“水白”“草绿”,由形及神,写尽了绿色之于“我”的弥足珍贵。  音韵之美是散文语言形式美特质,意蕴之美是散文语言的内容美特质。散文语言的意蕴就在于其辩证统一的艺术特质:  1.绚烂与朴素的辩证统一美7  绚烂的文字华丽、奇巧、活泼,平实的语句自然、亲切、真挚,似乎绝然不同,而成功的散文家却能将二者水乳交融

8、,优美的散文总是“美而不艳,鲜而不腻”。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苏东坡的“朴素之极,乃为绚烂”,揭示的就是这个道理。《小狗包弟》的语言既有书面语的特点,又有口语的特点,两种语体很自然地浑融一体,全无刀斧雕琢痕迹。表面看来只是事件的自然发生、发展,情感的自然波澜起伏,感觉不到文章语言形式或语言技巧的存在,但阅读下来却能直击文章的深层和底蕴。  2.凝练与畅达的辩证统一美  凝练的文字言简意丰,甚而意在言外,畅达的文字行云流水,甚而酣畅淋漓。文质优美的散文总是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