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散文的教学

谈谈散文的教学

ID:21426350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1

谈谈散文的教学_第1页
谈谈散文的教学_第2页
谈谈散文的教学_第3页
谈谈散文的教学_第4页
谈谈散文的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谈散文的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谈散文的教学:指导学生欣赏散文文学作品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情境感染,情感熏陶,语言品味。让学生在这三方面中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理解课文,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散文;教学;情境;情感;语言  :G633.33:B:1672-1578(2010)09-0070-02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笔者认为,指导学生欣赏散文文学

2、作品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情境感染,情感熏陶,语言品味。让学生在这三方面中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理解课文,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1、以美的情境启发学生  特级教师于漪这样说:“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前苏联教育论专家卡斯特金也这样说道:“不考虑学生的情况因素,固然也能使他们学到知识和技巧,但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不可能使他们始终如一地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因而创设一个学生愿意进入的阅读情境,让学生愿意敞开心扉,引发阅读渴望是很重要的。笔者据教学经验进行这样的尝试注重课前导语的设计。  针对散文有的偏重于叙事

3、,有的偏重于绘景,有的则偏重于抒情的特点,在设计导语的时候根据他们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导入语。以《想北平》为例,老舍在文中表现出了对故土的无限眷恋之情,其情缱绻,足以深深打动读者,因此,把分析思乡感情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因而教师在导入的时候,可仅仅围绕思乡情结的话题展开,可以这样导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带着“古典的乡愁”的“漂泊的旅人”,一路走来,总也忘不了故乡给人生留下的“恒久的烙印”。故乡,那是人和环境的统一,故乡融在一个人的身体、骨肉、血液之中,使人总也忍不住回头眺望,作家老舍先生的故乡情结是怎样的呢?一篇《想北平》足以让我们体味良多。这样的导入语与文章情感基调一致的情境,可以让学生置

4、身于教师设定的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会带着一种审美期待,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共鸣,可以触发学生产生新的审美追求,主动去追求文章所要营造的美学意境。  2、以美的情感感染学生  胡晓明教授说读诗时“一旦清澈的心耳,玲珑的心机打开之后,从这一刻起,宇宙与人心之间的帷幕便永远地揭开,诗人的心灵进入陶然醉酡的悟境,物我之间的界限渐斩由模糊而消解,‘春山冶笑,我只见春山态本然;秋气清严,我以为秋气之性如是,皆不期有当于吾心者也’”。读诗境界如此,读散文又何尝不是呢,只要学生能进入阅读情境,了解文本,那么他们的心灵,思悟也必然进入一片美的天地。根据散文作品的规律,美读是一个很好

5、的进入作品的桥梁,教师可通过指导朗读,“把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叶圣陶语),学生才能“耳醉其音,心醉其情”,进入文学的殿堂,达到“文若己出”的境界。特别是对那些抒情极浓的散文,教师可以借助音乐作为朗读背景,指导学生配乐朗诵,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沟通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文章所描绘的景和物,所表达的情和意,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提升审美情操,以《肖邦的故园》为例,《肖邦故园》基于肖邦本身是一位著名的钢琴家,以及本文雅•伊瓦什凯维奇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可以说课文是一篇将文学与音乐完美结合的作品。在教学过

6、程中,教师可尝试将美读与音乐糅合起来,先引入肖邦音乐的鉴赏,再通过诵读去发现文字中音乐的内涵,尤其是本文的肖邦故居一年四季的景色描写的段落,让学生在诵读与音乐中明白不仅赋予了风景以精神,而且同时也赋予了音乐以形象。  散文是情的文学,有着诗一般的情韵和行云流水般的美。利用好朗读这个最基本的教学武器,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读自悟,感受美带给自己的冲击和对心灵涤荡般的快乐。  3、以美的语言熏陶学生  散文的空间就是情感的空间,无论是说理、表意或写景、状物,散文的空间总是在情感的传递中悄然拓展。的思绪可以是周游八荒、驰骋宇内的太阳车,也可以是一粒飞溅的火花,一丝池塘里的波痕,一声“咕呱”的蛙鸣。大

7、是情感,小也是情感,正是这种情感的自然流露、恰到好处的渲泄,才构成了散文空间的精度和纯度。大凡不朽之作,无一不是人生沉浮的记录,奋斗与抗争的呐喊,生活的热爱与憧憬,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痛痒”,这种“痛痒”不是肌肤的触动,而是生命的心跳。那么如何去把握散文的情感了?笔者认为可以从品味语言入手。刘勰说:“观文者披文入情。”“披文”就是从语言文字这一代码本身所直接提供的意象开始,进入情感审美的全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