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030338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3
《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病因病理的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病因病理的认识【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病因病理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是现代医学病程形态学概念,中医并无肝纤维化的称谓。因其常以胁部胀痛、黄疸、胁下痞块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中医的“瘀血”、“癥积痞块”等特征,故将肝纤维化归属于“黄疸”、“胁痛”、“积聚”等病症范畴。确切地讲应属于中医的“肝积”。形成肝纤维化的原因有病毒性、血吸虫性、胆汁性和中毒性等。中国人群肝纤维化的发生主要原因是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占大多数。我们认为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基本病因病机是感受疫毒之邪,湿热毒瘀结,肝脾肾不调。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
2、受疫毒之邪,湿热蕴结,肝络瘀阻,肝肾阴虚,湿、瘀、毒、虚相互胶结而致。肝脏积聚的形成与湿热、瘀血、肝脾肾失调有密切的关系。湿热之邪,既可由外感受,亦可由内而生;内生之湿,则是津液不得输布而致。津液出入于经络内外,赖经络以布,赖阳气以行。若邪客经络,气血不行,阳气失煦,则津液不布,或滞于络中,或聚于络外,而为湿凝聚。湿为有形之邪,凝聚不散,影响气血运行,就可形成积聚。如《灵枢·百病始生》中说:“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湿热蕴结,湿阻气,热伤血,气血运行障碍,气滞血瘀,肝络瘀阻,凝聚成块,亦可形成
3、肝积。元·朱震亨[1]《丹溪心法·卷三·积聚痞块五十四》云:“血受湿热,久必凝浊。”气血的正常运行输布,依赖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协调,湿热蕴结,使肝脾肾功能受损,加重湿滞瘀结的程度,日积月累,凝聚成块,形成肝积。气血通过经络在全身中运行,气血在经络中流注不已,渗灌周身,若湿热之邪壅阻经络,气血运行受阻,便可滞留为瘀。瘀血既可以瘀阻于经络之中,又可以瘀阻于经络之外,随着血行瘀滞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出现瘀血阻滞的病理变化。肝藏血,主疏泄。疫毒之邪伤于肝,最易导致肝的气血失调。肝受病,气先郁滞,继之络脉瘀滞,久则形成瘀血,结于胁下而成“肝积”。如《灵枢·百病始生》中说:“肠胃之络
4、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王清任[2]在《医林改错·卷上·膈下逐瘀汤所治之症目》中指出:“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这些均说明血瘀是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病理演变的最终结局,并贯穿全过程。血瘀在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与肝脏的微循环、肝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及肝功能指标都有密切的相关性。近来研究发现,肝组织微循环障碍是各种慢性肝病的致病环节之一。许多乙型肝炎病例出现程度不等的外周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为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瘀血学说提供了依据。疫毒侵袭肝脏,湿热蕴结,肝络瘀阻,必致正气损
5、伤。正气亏虚,导致肝积,历代医家皆有阐述。华佗[3]在《中藏经·卷上·积聚癥瘕杂虫第十八》中指出积聚癥瘕“皆五脏六腑真气失而邪气并,遂乃生焉”。隋·巢元方[4]在《诸病源候论·卷之十九·积聚病诸候》中说:“积聚者,由阴阳不和,府藏虚弱,受于风邪,搏于府藏之气所为也。”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为正虚邪恋,疫毒深伏血分。日久则正气虚损,免疫功能紊乱或低下,湿热蕴结,瘀毒留恋。由于病位在肝脏,正虚主要表现在肝之阴血亏虚。并主要累及脾肾,出现相应的虚损证候。这主要是由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所决定的。肝藏血主疏泄;脾统血、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的运化,有赖于肝的疏泄;肝所藏之血,有赖于
6、脾的统摄,脾运健,生血有源,则肝血有所藏。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根,先天后天相互滋养,共同维持人体生理平衡。肝藏血,肾藏精,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精的充盛,亦有赖于肝血的滋养,所谓“精血同源”。疫毒侵袭,可形成湿热、瘀血、阴亏等病理变化,湿热、瘀血、阴亏都是由于肝、脾、肾的功能失调所致;由于肝病可传脾、脾肾先后天互济和肝肾同源的关系,决定了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特点是脏腑受累,以肝脾肾为主。所以,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发展过程即是机体正气渐损的过程。李中梓[5]在《医宗必读·卷之七·积聚》曰:“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
7、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不但指出了该病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也说明了该病随着病程的进展,正气将由强变弱。总之,笔者认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病机关键是湿热毒郁结,肝脾肾损伤。湿热瘀毒残留难尽是启动因子和持续因素,正气虚弱是内因和转归,肝络瘀阻是病理基础,肝肾阴虚是必然演变结果。同时,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不同阶段,病机重点也可能有所侧重。如:早期以湿热蕴结为主;继则出现湿热瘀毒互结,肝郁脾虚;后期则是肝肾阴虚为主,兼有瘀毒、湿热等。【参考文献】1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北京:中国书店出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