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喻体差异中的中西美学渊源

比喻喻体差异中的中西美学渊源

ID:22751966

大小:5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1

比喻喻体差异中的中西美学渊源    _第1页
比喻喻体差异中的中西美学渊源    _第2页
比喻喻体差异中的中西美学渊源    _第3页
比喻喻体差异中的中西美学渊源    _第4页
比喻喻体差异中的中西美学渊源    _第5页
资源描述:

《比喻喻体差异中的中西美学渊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比喻喻体差异中的中西美学渊源----中外文化差异论文-->简介:比喻喻体差异中的中西美学渊源《文心雕龙》的刘勰在《知音》中,曾就篇章修辞提出了“六观说”——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置辞”即是...《文心雕龙》的刘勰在《知音》中,曾就篇章修辞提出了“六观说”——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置辞”即是指铺饰辞采,这当中就包含了修辞手段的运用。刘勰将辞采放在第二位,足见他对辞采的重视。而在所有修辞手段中,比喻是最古老而又

2、运用得最多的修辞格,因此学术界普遍重视对它的研究,已有不少从社会、文化、交际等角度对比喻进行的论述,但从审美差异角度进行论述的却不多见。本文力图从中西美学差异角度对中西喻体进行探讨。一中西美学发展的历史及差异西方早期的美学思想发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不仅发现了著名的“勾股定理”,还在对数学的发现中不断追求“美”的形式,比如对“黄金分割”的认识。古希腊罗马美学关注的是“美的本质”问题,将美学看做哲学的组成部分。苏格拉底使西方美学研究开始注意到美的人文性。西方的现代美学则承袭了康德的思想,大都从人的主体性来探讨美的本质,侧重从认识论角

3、度去探讨美的实体存在,将感性、直感搁置在理性、思维、逻辑、概念、推理的手术台上进行思辨的剖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早就形成了丰富的美学思想。比如:孔子美学思想,其重点是社会美;而老子的美学思想是以“道”为核心,老子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中就谈到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其后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均有人提出各种美学观点,但美学并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19世纪末,中国近代形态的美学方才成为独立的学科。现有的中国美学史著作一般公认王国维为中国近代美学最早的开拓者。但迄今为止,中国的美学始终没有越出西方美学家提出的种种理论框架,没有建构

4、成现代形态的、能够涵盖中国历代审美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辨成果的新体系。从西方美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对于“什么是美”这个问题,历代美学家总在反复进行探讨,并且按照各自的理解做出不同的回答,因而建构起不同的美学体系。西方美学的展开是将美的本质、美的属性、人进行审美活动的规律单独考察,建立起纯粹美学的理论体系。从中国美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古代审美追求的极致是本体之美,但审美意识却是随着人的本质而展开,人的自我意识,是随着主体意识的自觉、升华而发展、丰富、演变的,不像西方美学那样以宇宙本体论为基础围绕“美”这个基本范畴而展开。中国古代理论家在对

5、审美现象做思辨考察时,很少有人取纯美的视角,而总是联系着当时的社会状况。二中西比喻喻体的统计分析芝加哥大学G.Lakof和M.Johnson两位教授在其所著的Metaphorgarten)于1750年对“美学”做出了经典定义——美学是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⑨。黑格尔也曾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西方的美学是对感性进行的理性剖析。它主要是对审美经验和艺术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经验性的科学研究,或者对美学研究和艺术批评的术语进行逻辑分析。在西方,审美是与生活对立的,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非常清楚。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其特点是注重逻辑和分析,他们

6、认为“美”更多的是一种科学。这样,“审美”自然地与科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西方美学具有重理性的特点,因为西方人大量使用与科学有关的东西作为喻体,这类喻体彰显出了理性美,符合西方人的审美心理,如:莎士比亚在《特洛埃勒斯与克蕾雪达》中写道:“我的爱情的基础是这样坚固,就像吸引万物的地心,永远不会动摇的。”④在对爱情的比喻中联系到地心和万有引力,这在中国人来讲是很难想象的,因为中国的传统观念不太容易把“枯燥”的科学和纯美的爱情联系起来,这不符合传统的审美习惯。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表现出的是直觉整体性,因此中国人往往特别重视直觉

7、,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相比,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因此,在中国古代美学的研究中,很少有人从形而上学的意义上单独提出“美”、“什么是美”之类的概念和命题。几乎无人遵循严格的形式逻辑的程序和规律,而主要借助于素朴的辩证逻辑。因此,“美”被泛化为有时可以同“真”、“善”、“好”等互换的一般概念。正因为中国古代美学的概念、范畴大多数没有形式逻辑所要求的那种确切的外延与内涵,也就没能形成纯粹的美学理论体系。对于中国人而言,审美的活动不是一种科学认识,不是主客二分的问题,而是一种体验,一种依照自

8、己的直觉所得出的体验。中国人没有将美学置于放大镜下,以数学所要求的严密逻辑推理来进行研究,没有将“美”用一般的科学眼光去审视。在中国人心目中,美与科学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因此,中国的喻体中选用科学的东西较西方少也就可以理解了。2.从审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