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英汉习语中喻体的文化差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英汉习语中喻体的文化差异》-->《英汉习语中喻体的文化差异》-----英语论文精修Abstract:Thevarietiesofculturemakelanguagedifferencesbetilaritiesanddissimilaritiesinexpressingthesameorthesimilarmeaning,thetployidenticalordifferentvehicles.Yettheymayvarygreatlyinmeaning,alongotionalcoloringandachievedcontextualeffect,thesam
2、evehiclesareutilized,though.Thevehicles,ationoversteppinglanguages”intheinter-culturalmunicationoncetheyareconcernedentsandculturalbackgroundofnationalities.Hence,phasisonculturaldifferencesinsimilesandmetaphorsinordertoconveytheimpliedculturalinformationintheinter-culturalmunication.K
3、eyetaphoricalmeaning;inter-culturalmunication摘 要:比喻性习语在英汉语言中大量存在,但由于两种语言反映的文化不同,使得英汉习语在比喻形象的运用上存在明显差异。文章介绍和比较了三种喻体在各自习语中的使用情况,关键词:文化差异;英汉比喻;喻体;喻义;跨文化交际一、引 言德国语言学家缪勒认为,人类语言中若没有比喻,语言的发展就不可想像。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有着丰富的比喻用语,比喻是一种表达思维、行为和情感的修辞手段,其本身是极富诗意的一种语言形式,且蕴含深厚、充满活力。它们源于各民族文化并充分反映本民族的文化特色。由于英汉民族
4、之间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使英汉的比喻用语有很多的不对应,因此,我们在翻译英汉各种不同文体的文章时,常常遇到如何处理修辞格的问题。译文中若不能正确地表现原文的修辞格,就不能准确地表达的思想和作风,就不符合“忠实”“等效”的翻译标准[1],从而出现语用失误现象,使交际双方由于文化差异的信息误导、信息错误和信息障碍,无法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特定社会的语言是这个社会的组成部分,每一种语言在词语上的差异,都会反映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的事物、习俗以及各种活动在文化方面的重要特征。这一点在明喻(simile)和隐喻(metaphor)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明喻和隐喻是英汉语言中最常用的
5、两种比喻手法,它们的作用是把要说明的事物比喻成另一种具有鲜明的同一特点的事物,从而更形象、更深刻地说明事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由于具有比喻性的词汇,如动物、植物、颜色、数字等,对文化差异特别敏感,因此,尽管比喻是一种“相似联想”对本体进行的设喻,但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赋予它们的联想也不尽相同,也使它们成为不同概念的喻体。例如,汉语中布谷鸟(或杜鹃鸟)这种动物所引起的典型联想是“催春”和“啼血”。而在英语中“cuckoo”一词虽然可以用来隐喻“忧愁”,但它也用来表示“欢欣”。事实上,传统文化习俗、历史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均在比喻中有所体现。二、英
6、汉习语中喻体的文化差异习语受文化制约,其不同,表现出来的文化面貌、习惯及特征也不同[2]。英汉比喻性习语在结构形式、喻体的选择及由此产生的形象、喻义等方面既存在相似点又有很大的差异。例如,英汉语言中都以“鹿”比喻“温顺”(astimidandtamedasdeer),用“猴子”比喻“顽皮淘气”(asnaughtyasmonkey),以“蜗牛”比喻“缓慢”(asslo),“像所罗门一样聪明”(ason)。类似生动的比喻在汉语中也不胜枚举,如:轻如鸿毛(lightasafeather),狼吞虎咽(eatlikeailytreasures),如火如荼(likearangi
7、ngfireorlikeastretchofcogongrass'floountain)等等[3]。在很多情况下,一个比喻是否恰当往往取决于本体和喻体之间有无相似点。只要能在两个不同事物之间找出相似点,就能创造出新颖的比喻。此外,还有很多英汉习语无论在字面上,还是在内涵上,都表达同样的意义,表现相同的文化现象,在诸多方面都显示出一致的特征。这反映了人类文化的一般进化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在生活经历、思想认识上所存在的共性。这些共性使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在本质上有某些共同特征。1.自然现象作喻体自然现象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共同认知对象,因此尽管不同民族用自然现象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