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729911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1
《学生历史观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学生历史观的培养:针对目前社会上对历史人物的混淆视听、学生历史知识欠扎实的现状,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把抽象的马克思科学历史观分化为整体史观、发展史观、人文史观、多元史观,并把这些历史观转化为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 关键词:人文史观;多元史观 近年来,有的电视剧把李鸿章演成忍辱负重,为国操劳的杰出人物,与教材上发生冲突,容易使学生对他的评价产生疑问。X上载出中国某新闻系学生提出这种观点“侵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文明”。这一观点引发了好多争议。美联社报道美国公布的全国历史测验显示,大部分四年级学生不知道林肯总统的历史地位,不单美国学生历史知识欠缺,中国学生的历史知识也好不到哪儿去。针对以上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有正确的历史观,去引导学生。只有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历史观的培养,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才能使学生健康的发展。只有养成科学的历史观,才能学好历史,所以培养科学历史观是学习历史的首要问题。 培养科学历史观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什么是科学历史观。二、如何把科学历史观转化为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 一、什么是科学历史观。 所谓科学历史观即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等一般问题的观点和理论体系,是人类对本身相互交往活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的反思。在初中阶段历史观包括:整体史观、发展史观、人文史观、多元史观。 (一)整体史观 要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不能割裂的来看待历史。即要从历史发展的时间跨度去注意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也要从空间联系的角度去看,即全球整体的角度去学历史。 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人们常说的上下五千年、是从古到今的时代。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它的发展是一个惯性、连续性的过程。学习历史不能零碎的、割裂的来看待历史。比如,中国人选择共产党的领导,只有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国情,人们才知道这一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党的领导的了解。 全球史史观。世界各地区,各个民族在各自和相互的交流中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比如九年级经济全球化的学习,正是这一整体观的最好注解。 (二)发展史观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严复《天演论》指出的社会进步说与马克思总结的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观是相吻合的。以社会发展为主线索来认识历史发展过程,这种历史教育模式可以称为发展史模式。有了发展史观,建立发展的眼光,学生才能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学习历史。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才能更好增强学生民主与法制意识,增强守法观念。 (三)人文史观 重视历史教育的人文性。所谓人文性,简单地说就是对人及人类社会的关怀,强调个人与他人和社会的和谐。历史主要是以人及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一切以人的存在为基础,学习时必须注意以人为中心去考虑问题。文艺复兴就提出“人文主义”。关怀和尊重生命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学习中要把握好这一尺度,使学生树立对生命的正确意识,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多元史观 由于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和角度 的不同,对同一历史认识客体所得出的看法和结论也可能不同。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不同看法的情况,在历史教育中经常出现,我们尊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这是历史学科的包容性、多元化。历史应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既要反眏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特殊性——个性。同时应关注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理解国家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合理性、正确性,更好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如何把科学历史观转化为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完整准确的把握课程内容,仅仅靠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科学的历史观贯彻始终,提示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性,并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要注意以下方法的应用。 (1)深抓单元板块中的学习主题,以整体史观总结某一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趋势。在1840年后的近代化模式中,可以看出历史课标准的内容变化。最突出的是各个板块学习主题的设置,每一个学习主题实际上表明了课标对某一特定历史发展阶段主要趋势的归纳总结,表现出与过去的不同。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意,以多元史观尊重和包容不同意见和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作业布置中都要注意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学过程,从根本上说,还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个性。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以适应新课标中评价方式的变化。注意问题的开放性,不用唯一的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学生对同意历史问题有不同观点和看法,教师应尊重和包容学生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