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学校德育目标加强基础道德教育

把准学校德育目标加强基础道德教育

ID:22612383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0

把准学校德育目标加强基础道德教育_第1页
把准学校德育目标加强基础道德教育_第2页
把准学校德育目标加强基础道德教育_第3页
把准学校德育目标加强基础道德教育_第4页
把准学校德育目标加强基础道德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把准学校德育目标加强基础道德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把准学校德育目标加强基础道德教育  把准学校德育目标加强基础道德教育    /曹继堂    摘要:道德是每个人所需要的,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理应成为教育的有效注意点。从学校德育目标,简单谈一下基础道德教育。    关键词:道德;德育教育;德育目标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党和政府、各级各类学校都十分重视学校德育工作。但我国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并不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德育低效已成为困扰中小学教育的顽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德育目标偏高,对青少年学生喜欢提高要求的道德标准,明知对方做不到,也要坚持。对一些为人的常规的、基本的规则

2、和基础的道德却很少涉及,甚至是忽视的。    我国自古就有“教人以善,勿过高,要令其可从”的传统。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人口问题一直是一个大问题。因此,鲁国法律就有这样一条规定:“如果有本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那么鲁国人出钱将其赎回来之后,可以到国库去报销。”这一制度就是鼓励大家去赎人。子贡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他在齐国遇到一个沦为奴隶的鲁国人就把他赎了回来。有人提醒他去报销,结果子贡公开予以拒绝,不要国家给的赎金。子贡的行为,如果从今天的角度想,我们一定是大加表扬的。但是,孔子却对子贡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子贡的错误就在于他将原本人人都能够达到的道德标准

3、超拔到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即道德高标。谁要是再把同胞赎回来还要到国库里领赎金的话,会被人们指责为道德不高尚。如果一种道德舆论、一种道德风气是这样的话,那就很可能导致原本人人应该做的事现在大家都不做了。这个例子给我们的启示是:(1)道德和道德教育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大多数人,不能把个人化的道德抉择当作普遍化的道德标准加以提倡和推广。子贡赎回同胞而且不愿意领赎金,这是他个人道德高尚的一种表现,这种个人选择不应该普遍化为一种道德要求强加给大多数人,这样做是没有好处的。    (2)道德和道德教育要区分层次,注重实效,关键是要从基础做起,从起码的道德要求做

4、起,先做到这一点再有更高的道德追求也不迟。    道德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理想层次的道德教    育,这个涉及的就是道德高标。(2)原则层次的道德教育,涉及的是道德基准。(3)规则层次的道德教育,涉及的是道德底线。理想是一种非常高的要求,很难说谁做到谁没做到,而且事实上要做到也很难。比如说“爱护公物”和“不破坏公物”的差别就很大,而我们通常都认为“不破坏公物”就是“爱护公物”。其实不然,“爱护公物”要求不但不破坏公物还要主动去维护,带有一种感情在里面,要比“不破坏公物”要求高。高要求的道德标准虽然难做到,但也应该有,这样人们就有一个努力的

5、方向;规则不一样,规则是底线,是不可违背的,没有商量的余地;原则表示一般情况下应该坚持的一套标准,而这套标准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原则层次的道德要求是介于理想和规则之间的一个层次。当高层次的道德教育目标与低层次的道德教育目标发生冲突的时候,应首先确保低层次的德育目标的落实。通常我们使用倡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理想层次的道德教育,其主导功能是激励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动机,理想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这也是人所需要的,因为有了这个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尽管可能做不到;原则层次的道德教育通常是使用指令的形式,这种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指导学生正确的行为;通常用禁令的方

6、式对学生进行规则层次的教育,其功能在于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因为规则告诉我们的是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所以,层次越高的道德要求,其激励作用越强,而约束力越弱;而较低层次的道德要求,其约束力强,但其激励作用就相对较弱。    伦理学家何怀宏1998年写过一本名为《底线伦理》的书,这本书中有一句话常被引用,即“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但你不能够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道;你可能攀升不到道德的最高境界,但是道德的最低下限必须坚守,那可是人类的最后屏障。”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多元化之际,学校的德育工作坚持道德底线,把准德育目标是非常必要

7、的。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相关文件中,道德教育的重心是在不断地降低的。比如说1988年,中国共产党中央有一个规定,中学德育的基本任务首先是将全体中学生培养成好公民,在此基础上再作进一步引导,最后才是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2000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和国务院两办再一次下达意见,又提到中学德育的目标和基本任务,这次要求把学生培养成符合一定要求的公民(把1988年通知中的“好”字去掉了),在此基础上使之不断提高,最后说到“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要求再次降低,而且已经低得不能再低了。但我国的教育界在执行时的调子仍然

8、是很高的,还是比较保守的。其原因是跟他们对中央的想法的把握不够灵敏有关,另外害怕犯错误。我们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