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ID:22412264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9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临床研究_第1页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临床研究_第2页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临床研究_第3页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临床研究_第4页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和盲穿异感臂丛神经阻滞组组(C组),每组15例。B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c组患者采用传统盲穿异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阻滞操作时间、阻滞成功率、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B组患者阻滞操作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较c组患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阻滞并发症发生率较c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2、.05),其患者满意度较c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以缩短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超声引导;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上肢手术  臂丛神经阻滞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外周神经阻滞方法,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是一种效果确切,性价比高的麻醉方法。传统臂丛阻滞技术依赖患者体表标志定位方法,在穿刺过程中,通过穿刺针触碰臂丛神经而引发患者”电击”样异感从而达到定位目的。近年来,随着超声在麻醉领域的运用,超声引导下的外周神经阻滞也逐渐应用于临床。我们利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人路臂丛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取得满意临

3、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4年12月接受择期臂丛阻滞麻醉的患者30例,年龄27-58岁,ASAⅠ-Ⅱ级,无肝肾功能障碍,无心、肺及凝血系统疾患,局部皮肤无感染及破溃,其中上臂手术11例、前臂手术12例、手腕手指手术7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和盲穿异感臂丛神经阻滞组组(c组),其中B组15例,c组15例。  1.2方法  1.2.1麻醉方法患者术前均禁食8h,于入室前30min均肌注鲁米那1.0g、阿托品0.5mg。入室后予患者持续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监护。开放静脉通道后,所有患者均取平卧位,头

4、偏向对侧,操作区域常规消毒铺巾。B组患者采用PHLIPCXcart便携式超声仪高频线性探头引导穿刺定位,将探头涂抹超导凝胶后用无菌薄膜包裹,置于肌间沟处,通过调整探头角度、扫描深度及探头增益获得清晰的肌间沟臂丛神经图像,通过平面内注射技术,以探头外侧缘为进针点沿探头长轴平面进针,当针头进入到神经表面后下方后,回抽无血开始注药。c组患者以体表标志即前、中斜角肌夹角平环状软骨平面处进针,进针过程中调整不同的进针方向引出患者”触电”样异感,当异感放射至肘关节以下时,回抽无血开始注药。两组患者均注入0.75%罗哌卡因25-30m1。两组患者分别由同一名麻醉医师独立完成阻滞操作。 

5、 当患者出现麻醉效果欠佳或不理想时,静脉给予患者布托啡诺0.5mg或1mg,当臂丛阻滞完全无效时,则通过和患者及手术医师沟通,改变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  1.2.2观察指标记录①两组患者阻滞操作时间(从开始进针到开始注药时间);②两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酒精棉球测试法);③阻滞成功率及术中添加布托啡诺剂量;④并发症发生情况(不适感、刺破血管、止血带疼痛及/loner's综合征);⑤患者满意度(满意=如果有需要下次仍然实用相同技术,不满意=不愿意使用相同技术)。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

6、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阻滞操作时间比较B组患者阻滞所用时间为(3.5±1.2)min,明显少于c组患者所用(5.2±1.9)min,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比较B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为(10.3±4.7)min,明显少于c组患者起效的(17.8±6.8)min,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两组患者阻滞成功率比较B组患者阻滞成功率为

7、100%,c组患者成功率为9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c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阻滞不全情况,术中添加布托啡诺。  2.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B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穿刺过程中的不适感,表现为穿刺点疼痛,c组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不适感,除表现为穿刺点疼痛外,还表现为出现穿刺过程中出现”触电”样异感,另外c组患者中出现4例刺破血管、2例出现Honer's综合征、1例阻滞不全出现止血带疼痛。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6?勺榛颊呗?意度比较B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对此次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