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48473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随着我国汽车企业的做大做强,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在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面前,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是复杂多元的。本文在分析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主要案例的基础上,对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汽车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但是,中国汽车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单纯依靠自身发展很难在竞争激烈的汽车行业中迅速做大做强,而跨国并购却为企业提供了一条快速
2、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国际竞争力,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企业进行跨国并购。 一、近年来中国汽车企业主要跨国并购案例 2001年8月,万向集团美国公司以280万美元收购美国上市公司UAI21%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2007年7月,万向集团以2500万美元收购美国AI公司30%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2002年10月,上汽集团出资5970万美元,收购通用大宇汽车科技公司10%的股份。2004年6月,上汽集团出资6700万英镑收购英国罗孚公司的部分核心技术产品的知识产权。2004年10月,上汽集团又以5亿美元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公司48.92%的股权,成
3、为其第一大股东。 2005年,吉利集团收购英国ProperGlory68%的股权。2009年,吉利集团收购澳大利亚汽车自动变速器公司DSI。2010年,吉利又以15亿美元收购福特旗下沃尔沃轿车100%的股份。 2005年7月,南汽集团在英国罗孚汽车公司破产后以8700万美元收购了罗孚汽车公司和其发动机生产部分。 二、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中国汽车企业大规模跨国并购案例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主要有: 1.寻求先进技术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以创新为基础的技术优势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地位和核心
4、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汽车工业走过了旨在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企业高速发展期。但是由于我国的相关制度和政策设计不完善,致使合资模式没有帮助中国汽车企业掌握多少核心技术。中国以技术引进为主要目的的合资企业并没有真正引进国外的核心技术。合资企业普遍制定了严格的技术限制条款,使得中国汽车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不能得到真正提升。而中国汽车企业通过实施海外并购可以加速获得国外汽车企业的先进技术,并通过技术引进来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升中国汽车企业的技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中国汽车企业以获取技术为目的而进行的跨国并购事件包括:2001年8月,浙江万向
5、收购美国NASDAQ上市公司UAI,这起跨国并购的重要动因就是万向看重UAI的技术。2004年6月,上汽集团收购英国罗孚公司的部分核心技术产品的知识产权。2004年10月,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公司48.9%的股权。这起跨国并购的重要动因也是上汽集团希望通过控股双龙获得其制造技术。2005年7月,南汽收购了英国罗孚汽车公司和其发动机生产部。南汽集团通过消化吸收原有技术,于2007年8月23日在MGZT轿车的基础上推出名爵MG7。2009年7月,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收购澳大利亚汽车自动变速器公司DSI。DSI是全球知名的高端汽车自动变速器供应商,在排量为1升
6、至2.5升的汽车自动变速器领域具有世界领先地位。吉利集团表示,吉利将通过对具有雄厚技术实力的DSI的收购迅速提升核心技术水平和竞争力。2010年3月,吉利汽车公司收购福特旗下沃尔沃轿车100%的股份,其中包括4000多项技术专利在内的无形资产。沃尔沃在“被动和主动安全性能”上总是走在行业的最前沿。近期沃尔沃联合瑞典能源公司Vattenfal,开始启动“新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项目。沃尔沃把握住了汽车行业未来最大的两个趋势——安全和新能源。成功收购沃尔沃,吉利还能掌握未来的行业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下,缺乏核心技术的我国汽车企业会通过越来
7、越多的海外并购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达到获取技术的目的。 2.提升品牌形象 品牌是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汽车品牌的形成需要坚持不懈地创新努力和长时间的历史沉淀。中国汽车企业的自主汽车品牌,由于美誉度不够,同样性能配置的产品,中国自主品牌的价格往往比合资品牌低20%-30%。中国汽车企业成功购买现有的高端优势品牌,可以加速品牌形象的提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上汽是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自1980年合资谈判以来,培养自主研发和建设自主品牌的压力就一直困扰着上汽。上汽与大众、通用合资后,基本就丧失了自己的研发能力。从2002年至2004年,上汽已经
8、投入40亿元用于自主研发,但至今未看到市场成果。而原来准备购买德国大众桑塔纳轿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