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论文]浅谈移情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护理学论文]浅谈移情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ID:22303684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8

[护理学论文]浅谈移情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_第1页
[护理学论文]浅谈移情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_第2页
[护理学论文]浅谈移情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_第3页
[护理学论文]浅谈移情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_第4页
[护理学论文]浅谈移情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护理学论文]浅谈移情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护理学论文]浅谈移情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要题】理论研究攻击行为(agGREssivebehavior)通常被定义为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如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在国外引起广泛关注的有关学校情景中儿童之间的欺侮行为就是一种典型的攻击行为[1]。在过去一个多世纪关于攻击性行为的研究中,人们认识到儿童攻击性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80年代以前的研究者强调生物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象弗洛以德的攻击本能理论,道拉德的挫折——攻击理论。80年代以后,以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为引发点,有关个体认知对攻击性行为发展的影响日趋受到重视。众多心

2、理学家如dodge,frame,parke,slaby等,纷纷从社会认知的角度运用信息加工理论、归因理论以及决策理论等对儿童攻击行为的产生、发展及维持机制诸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取是了丰硕成果。    一、攻击行为的认知研究取向  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尝试建构更为完善的社会认知模型以推动攻击性研究的发展。攻击的社会认知模型有如下几项重要任务:(1)鉴别儿童攻击行为的内部中介因素(如内隐的结构原则、社会判断、归因);(2)解释认知中介过程是如何调节、制约个体的攻击反应的(如社会线索的编码和解释,信息匹配,寻找反应,执行行为反应);(3)说明

3、儿童攻击行为中所表现出的年龄差异和个体差异与特定的起中介作用的认知模式和认知能力间的关系(如对他人行为动机的选择判断,不同情境下对他人行为动机的稳定归因);(4)说明特定的中介模式是如何导致个体攻击行为在不同情境下的相对一致性和不同时间里的相对稳定性的(如目标确定,自我调整策略等)。  社会认知模型的建构得益于多种研究领域的早期工作,包括bandura的自我调节机制,flavell的认知发展理论,goldfried和d'zurilla的问题解决模型,mefall的社会技能规划,pathy),国内外的诸多研究更偏重于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4、认为它是亲社会行为的源泉。但也有人着手探究移情与攻击性行为间的关系,并得出了相当多的证据表明二者是呈逆反关系的。feshbach发现6-7岁儿童中,移情得分较低的比移情得分较高的表现有更多的攻击性[3]。huckabay和mehrabianepstein揭示了攻击性与低移情间的高相关关系。burkagleniller[6]指出移情能降低侵犯等反社会行为。  所谓移情即个体由真实或想象中的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引起的并与之一致性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一种替代性情绪情感反应的能力。davis[9]在一篇介绍各种移情测量和操纵的文章中界定了移情的四种

5、成份,其中两个就是我们最常提到的观点采择和移情关怀。观点采择(perspective-taking)即“一个人能采择他人观点的能力”,是移情的认知成份,表现为儿童判断他人的动机、社会观点并表现出相应行为的能力;移情关怀(empathyconcerning)是“以他人为导向的同情感和能考虑他人不幸的能力”,是移情的情感成份。  那么移情是怎样影响情绪性攻击或愤怒、工具性攻击,抑制攻击驱力的呢?  首先来看移情对情绪性攻击的作用过程。移情无疑会影响愤怒的先前状态,如挫折情绪,受拒斥感或不公平感。具有移情特质的人由于能较好理解他人观点因而曲解

6、他人行为的可能性就小,也就不容易被激怒。事实亦如此,高移情儿童,由于他们情绪表征不同于低移情儿童,因而他们体验的愤怒程度往往低于低移情儿童。另有报告说明,在同样的愤怒情境中,移情组男孩的情绪行为表现较为平静。数据统计也表明,由于受到更多的情绪控制,移情性儿童在社会互动中较少表现出愤怒。也就是说,移情性儿童是在情绪性攻击反应出现之前利用了移情的抑制作用从而减少其愤怒情绪的。  移情对工具性攻击或敌意性攻击同样具有抑制作用。对此,既有实验证明亦有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移情促发的行为与攻击行为是不相容的。比如在对一系列关于利他、分享、慷慨等

7、行为的调查研究中,移情被证明为是儿童做出此类行为的关键中介因素。feshbach[3]认为,攻击行为具有较多的敌意,容易造成冤冤相报的局面,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同情和关注他人能力的途径,因为个体的积极反应往往会被愤怒和狂乱所压倒。年龄较长儿童比幼儿更容易表现出攻击与亲社会行为的不相容现象;男孩与女孩相比也是如此。简单地说,一个能够考虑他人及具有理解他人需要和情感的移情能力的个体可以成功地抑制攻击性,并因此促进亲社会行为。从理论上看,移情亦被认为是攻击的抑制因素。攻击行为会引起受伤害者的痛苦和悲伤。如果攻击行为的始作俑者是一个移情性男孩

8、,那么看到对方的痛苦和悲伤就会诱发他的伤感情绪反应,于是,这种替代性的移情情绪反应就导致了个体攻击性的降低。olady和smithp.k(1993)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逐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