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经营困境影响的实证研究

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经营困境影响的实证研究

ID:21989712

大小:1.19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8-10-26

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经营困境影响的实证研究_第1页
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经营困境影响的实证研究_第2页
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经营困境影响的实证研究_第3页
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经营困境影响的实证研究_第4页
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经营困境影响的实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经营困境影响的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经营困境影响的实证研究姓名:卜金霞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王宗军20090518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新破产法和退市管理机制虽然在最近一两年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但是距离真正实施操作显效还存在一定时间,于是使用破产等法律意义来研究上市公司的困境问题不够现实;另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间存在预算软约束问题,这阻碍了我们从“财务困境”的角度来研究上市公司的困境问题(邓晓岚,2006)。因此,本文从中国国情出发,认为从经营状况方面来定义中国公司的困境问题更可行,因此借鉴邓晓岚(2006)提出的“经营

2、困境”概念。邓晓岚(2006)将“经营困境”定义为:企业由于公司治理机制不合理、管理低效、投资决策失误、难以获取必需的资源、宏观经济或政策环境发生不利变化等原因,经营陷入困境,经营业绩发生亏损且出现逐渐恶化的趋势,严重情况下出现资不抵债,主要经营活动被迫中止或被迫发生更改,甚至走向破产的一种状态。基于这个定义,我们的选取上市公司因“财务状况异常”被ST作为经营困境的标志性事件。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08年修订)》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08年修订稿)》规定的上市公司被ST或*ST的定义可知,“财务状况异常”的主要情形是连续两年亏损及股东权益低于注册资本,这与

3、我们定义的经营困境标准——“经营状况不良甚至出现恶化,盈利能力下降”相吻合,所以以“财务状况异常”被ST来界定我们定义的“经营困境”十分贴切。1.2.2股权结构的界定关于股权结构,国内已有学者作了很多有意义的阐述。郑德珵等(2003)认为,“从实际运作上讲,股权结构就是股东所持公司股份。它有两层含义:①股权集中度,即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②在所有权多元化情况下不同所有制股权的构成,包括国家股股东、法人股股东及社会股股东的持股比例”。金鑫(2005)认为,“公司的股权结构,也称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是指公司股东的构成或公司归哪些人所有。股权结构包括股东的类型以及各种类型股东持有股份的比例,也包

4、括股权的分布状况,即股权的集中程度或分散化程度”。张学平(2007)认为,“股东类别的分类不仅指所有权分类,应该是多方面的。在持股比例分布上不应仅考虑股权集中度,还要考虑股权制衡度。所以,股权结构5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是指公司股权持有者身份类别构成及其股权比例分布状态。应包含三层含义:①股东类别构成,②股东持股比例分布,③股权制衡度”。本文认为股权结构指公司股票持有者身份以及各股东持股比例的大小和分布状态,即股权结构应包括三层含义:股东身份、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1)股东身份国内现有研究的主流是从所有权的角度来考虑股东身份,即从股东所有权性质角度,将公司股东分为国有股股东、法人股

5、股东和社会公众股。但刘芍佳等(2003)利用终极产权论(theprincipleofultimateownership)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控股主体(其中主要涉及法人股终极产权追溯)重新进行分类,发现中国84%的上市公司最终仍由政府控制,而非政府控制的比例仅为16%。田菁和张根明等(田菁,2008;张根明、柳超、温秋兴,2009)也采纳终极产权论的观点,采用将法人股分为国有法人股和社会法人股两部分的方法来解决法人股的最终持有人不明确的问题。另外张学平(2007)认为对股东的分类应是多方面的,从股东所有权性质角度、从产业角度、从内部持有人身份角度、从战略战术动机的角度、从投资者组织性的角度、

6、从投资者的国界角度、从所持有股份流通性的角度以及从持股比例大小的角度多方面的分析股东身份这一变量对高科技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本文由于研究的样本涉及沪深两市上市的各个行业,不同于张学平(2007)只研究高科技企业一个行业,各个行业的特点各不相同,对股东身份进行多方面的分类没有明确的研究意义,而且实际操纵中也不现实,所以本文不适合采用多方面的分类方式研究股东身份对公司经营困境的影响。而对于终极产权论的观点,本文认为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学术研究表明最终控制人现象更多出现在发展中国家(Eggertsson,1997),而我国确实存在最终控制人现象(刘芍佳、孙霈、刘乃全,2003),所

7、以采用传统的国有股股东、法人股股东和社会公众股分类方法将不能准确地体现上市公司股东的真实身份。另一方面,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已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2001年底至2002年初,监管部门出台的《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报告》、《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规章都要求上市公司在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时,必须披露控股股东或实际6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控制人的详细资料。2003年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修订《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