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文质”共生的语文课堂[论文]

追求“文质”共生的语文课堂[论文]

ID:21892411

大小:1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5

追求“文质”共生的语文课堂[论文]_第1页
追求“文质”共生的语文课堂[论文]_第2页
追求“文质”共生的语文课堂[论文]_第3页
追求“文质”共生的语文课堂[论文]_第4页
追求“文质”共生的语文课堂[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追求“文质”共生的语文课堂[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追求“文质”共生的语文课堂追求“文质”共生的语文课堂江苏连云港市洪门小学(222000)章佃梅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一直以来,围绕教材努力去挖掘可利用的因素,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现在的语文课堂,重“文”轻“质”有之,重“质”轻“文”也有之。到底“文”与“质”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实现共生,这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问题。一、基于小学语文教材“文”与“质”的外化凸显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基本上围绕主题组织单元,它们文笔细腻,文质兼美。这些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

2、言文字之魅力,同时也在不同层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涵养。(一)重点词句1.斟词酌句。好的文章总是寥寥数笔就能让人回味无穷。小学课文的语言都很精炼,留给孩子更多的遐想。如,苏教版第九册的《金蝉脱壳》一文,有这样一段描写:“我轻手轻脚地爬上树,躲在一个枝丫后面,聚精会神地盯着这只蝉虫,等待着金蝉脱壳这一刻的到来。”细细研读这个”轻手轻脚”和“躲”,想象此时作者的心情是何等的害怕蝉看到他,而被他吓跑,不敢发出任何声响。因为脱壳这一刻对作者而言是等待已久的时刻。此处如果换成其他词,显然看不出作者对蝉脱壳的丝毫期待。这就能深刻地折射出作者的匠心独具。教师只有进行点拨,方能实现文质的和谐共生。2

3、甸甸生趣。翻开教材,深深感受到语言的直观形象、趣味横生。语言的生动是基于作者将深刻的哲理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如辛弃疾的《村居》中描写家里欢乐祥和的景象:“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抓住这个“乐”字,引导孩子透过文字想象画面。这个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对学生来说是有趣的。(二)表现手法多样现行小学教材中的文本表现手法上灵活多变,修辞方法、说明方法等也多处使用。在教学时,教师根据课文需要,适时进行必要的拓展练笔。如,对比喻句的拓展运用。《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中有这样一句话:“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

4、子红扑扑的脸庞啊!”读到这段文字眼前就能浮现出高尔基坐在院中赏花之景,一个简单的比喻句就把父子俩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同时把父子之情活灵活现地写了出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就所学的手法进行适当的练笔,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三)谋篇布局1.结构的完整。现行教材非常关注谋篇布局。如,《烟台的海》一文按“总——分—一总”的行文结构安排,使文章更具有完整性。课文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这篇文章结构完整,富有美感,对孩子的模仿练笔大有好处。2.顺序的变化。我们还是以《烟台的海》为例。课文所描写的春、夏、秋、冬四季特点分明,作者却一反常态,而是把冬天的海放在第一个进行浓墨重彩地描述

5、。顺序有变更增添几分海的神韵。这种顺序的变化给孩子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给孩子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深的印记。3.详略的得当。例如,《秦兵马俑》一文作者在介绍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时,只介绍了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兵马俑共有6000个左右。”而对其他两个坑只字未提,可见作者惜字如金,却也能把意思表达到位。这就是作者在写作手法上详略得当的高明之处。4.点面结合。如,《大江保卫战》中有两个特殊的场景:一是大堤抢险,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惊心动魄、气壮山河的抢险场面,塑造了是人民子弟兵的群体形象;二是特写镜头黄晓文。他扛麻包、拔铁钉、上大堤,这个典型,再现了

6、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之本色。课文点面结合,既有整体的鸟瞰,又有个体的特写,全面地反映了事情的真相,英雄气概尽收眼底。(四)文本形象1.个性鲜明树形象。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来刻画性格,塑造形象。例如,《望月》写了是舅甥俩在望月中愉快交谈。如:“‘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字里行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聪明、可爱、爱幻想的小男孩的形象。读着这样的句子仿佛自己也回到了充满童趣的童年时代。2.情节生动话童趣。情节生动是文章吸引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如,《螳螂捕蝉》中侍奉吴王的少年,为了说服吴王不要攻打楚国,连续三天在王宫花

7、园里转来转去,假装打鸟,想引起吴王注意,最终被吴王发现,并且巧妙地运用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达到自己的目的。文奄故事情节曲折而充满童趣。二、实现课堂“文”“质”共生策略(一)读悟结合,实现“文质”共生1.读句悟情。小学教材美文很多,佳句更是不胜枚举。课堂上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对这些美词佳句用心去读、用情去悟,才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深厚情感以及作者的所思所想。如《二泉映月》一文中有这样一组感人的排比句:“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它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