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儒观释,以释鉴儒

由儒观释,以释鉴儒

ID:21559374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2

由儒观释,以释鉴儒_第1页
由儒观释,以释鉴儒_第2页
由儒观释,以释鉴儒_第3页
由儒观释,以释鉴儒_第4页
由儒观释,以释鉴儒_第5页
资源描述:

《由儒观释,以释鉴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由儒观释,以释鉴儒:元好问的《威德院功德记》一文体现了谈论佛教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包括以儒家思想为本位进而观照其他思想体系的“由儒观释”和以他者为反思儒家思想之镜鉴的“以释鉴儒”两个向度,这也正代表着元初儒士阶层面对儒释二教的基本精神走向。  关键词:元好问《威德院功德记》金元之际儒家佛教    作为金元之际的文坛盟主,元好问的思想向来为学界所关注。学者们的探讨多数集中于其儒家的精神底色、对佛道二教排斥与并包的矛盾态度上。元好问的儒者身份我们当然不能否认,然而在全集中亦有多篇诗文谈论佛教,《威德院功德记》一文便

2、是其代表作之一。文中,元好问一方面对易代之际佛教大兴的缘由进行追问,一方面由佛教之兴盛反观儒学之衰颓并对其进行深层的反思,我们正可借此略窥谈论佛教的基本动机。  一、“好僧”之标准:由儒观释  《威德院功德记》一文开篇便直抒对“浮屠氏之力”的慨叹:“并州,唐以来图经所载佛塔庙处视他郡为尤多。宣、政之季,废于兵者凡十之七。曾不百年,瓦砾之场金碧相望,初若未尝毁者。浮屠氏之力为可见矣!”“浮屠氏之入中国千百年,其间才废而旋兴,稍微而更炽”一句便总结了此前佛教在中国流传的整体走向。元好问进而据此追问释氏大兴之因:“天下凡

3、几寺,寺凡几僧,以乡观乡,未必皆超然可以为人天师也。唯其(指威德院的僧玘等人)死生一节,强不可夺;小大一志,牢不可破。故无幽而不穷,无高而不登,无坚而不攻。”据此,元好问是将佛教“佛法僧”三宝之一的“僧”的品质视作了佛法大兴的原因。  既将“僧”的品质作为释氏大兴的基石,元好问所持的评判“好僧”的标准便十分重要。就其文中的“死生一节,强不可夺;小大一志,牢不可破”几句观之,正与儒家亚圣孟子所推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境界相谐。而对这篇记中所盛赞的威德院建成者——僧玘,元好问又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4、:“予尝见其持律严,入理深,护念所业如捍头目,盖人又不可及者,每窃叹焉。”以“执著一念”作为评判“好和尚”的标准,却与中国宋以来大兴的禅家反抗知识论的“破执”理念不符,亦不同于法相唯识宗等所主的“万法唯识”论,反倒更接近于正统儒者的价值衡量标准。  儒士们对寺僧或儒中喜佛者学养、品行高下的评判,在金元之际似乎形成了一股风潮。同样身处金元易代之际、融汇儒释二家的耶律楚材在其《楞严外解序》批判儒者喜佛之谬种种,同时大赞其友屏山居士(即金末文人李纯甫):“若夫征心辨见,证悟穷魔,明三界之根,探七趣之本,原始要终,广大悉备

5、,与禅理相为表里,虽具眼衲僧,不可不熟绎之(指《首楞严经》)也。余故人屏山居士牵引《易》、《论语》、《孟子》、《老氏》、《庄》、《列》之书,与此经相和者,辑成一编,谓之《外解》,实渐诱吾儒不信佛书之饵也。吾儒中喜佛者固亦多矣,具全信者鲜焉。或信其理而弃其事者,或信其理事而破其因果者,或信经论而诬其神通者,或鄙其持经,或讥其建寺。尘沙之世界,以为迂阔之言;成坏之劫波,反疑驾驭之说。亦何异信吾夫子之仁义,诋其礼乐,取吾夫子之整合四,舍其文学者耶!或有攘窃相似之语,以为皆出于吾书中,何必读经然后为佛,此辈尤可笑也。……我

6、屏山则不然,深究其理,不废其事。”①耶律楚材所赞的李纯甫,据《金史》载:“晚年喜佛,力探其奥义。自类其文,凡论性理及关佛老二家者号‘内藁’,其余应物文字为‘外藁’。……又有《中庸集解》、《鸣道集解》,号‘中国心学、西方文教’,数十万言,以故为名教所贬云。”②虽为名教所贬,却被耶律楚材视作儒中喜佛者之翘楚加以盛誉,与元好问所持的“好僧”标准相似,皆是对佛法唯一的执著信奉及践行。  整个社会对佛教的关注,这是金元两朝佛教在北方大为兴盛的文化氛围之产物,亦与入元以后世祖为怀柔藏民而立藏传佛教为国教以致藏僧气焰炽盛引发民愤

7、有关。③同样是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有金一代的宗教生活却基本继承了北宋的传统,占主流地位的是汉地佛教,最繁荣的教派是禅宗和净土宗——而在中国佛教领域,这二者长期作为正统的和可以接受的教派而为官方所承认。④由金入元的元好问文集中所载涉及佛家之文亦多是其为汉地禅宗佛寺所作之记,与其交游往来之僧友如英禅师、汴禅师等亦多为汉地禅僧;⑤而耶律楚材之释门师友乃是汉地曹洞宗万松行秀禅师,与其交往唱和极多。在传统的经学领域内,儒士们一贯有着宗经崇古的传统;这一传统经由儒士对释教的介入而渗透影响了佛教的评价体系,在宋金元之际,中国化了

8、的佛教——禅宗无疑成为汉地正统儒士所认可的佛门之正统经典,面对异族统治之下藏传佛教之流毒危害,浸润于儒家文化的士人们必然会以此来进行文化上的对抗,而这种对抗形式的内里却又纯然是儒家本位的。在元好问的这篇文章乃至同时代其他儒士的诗文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样一种“由儒观释”的倾向,也即以儒家准则为佛门立法。  二、他者的观照:以释鉴儒  元好问在文末感叹道:“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