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前期诸儒之儒释观及其政治文化意义

明代前期诸儒之儒释观及其政治文化意义

ID:28378696

大小:79.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2-09

明代前期诸儒之儒释观及其政治文化意义_第1页
明代前期诸儒之儒释观及其政治文化意义_第2页
明代前期诸儒之儒释观及其政治文化意义_第3页
明代前期诸儒之儒释观及其政治文化意义_第4页
明代前期诸儒之儒释观及其政治文化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前期诸儒之儒释观及其政治文化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明代前期诸儒之儒释观及其政治文化意义周齐(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展示和分析明代前期一些典型儒者的儒释观,从一个角度说明,儒、释之间的相互竞争和融合既是中国社会各种思想潮流相互促进和丰富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各方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和协作的调整过程。无论儒还是释,都历经历史的选择,都已是中国社会整合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本文试图通过揭示历史现象的深刻蕴涵来进一步说明,保持和丰富思想文化之生态多样性的社会环境是中国历史演进社会繁荣的重要环节。关键词儒释观政治和文化AbstractThePerspecti

2、vesaboutConfucianismandBuddhisminLightoftheConfuciansintheEarlyMingDynastyanditsSignificanceinPoliticsandCultureZhouQiInviewoftheperspectivesconcerningConfucianismandBuddhismformulatedbyConfuciansintheearlyMingDynasty,thispaperistodemonstratethatthecompetitionandmerg

3、ingwitheachotherofConfucianismandBuddhismwasatthesametimeaprocessofimprovementandprosperityforthevariousthoughttrendsintheChinesesociety,aswellasaprocessofadjustmentforvarioussocialforcesintheirmutualimpactandcooperation.Bothof-页脚---ConfucianismandBuddhism,havingbeen

4、selectedinthehistory,wereinevitableforcesintheintegratedChinesesociety.Thesehistoricalphenomenasuggestthat,asocialenvironmentenablingthesurviveofvariouskindsofcultureisanimportantconditionforthedevelopmentandprosperityofChina.Keywords:perspectivesaboutConfucianismand

5、Buddhism,politicandculture自东汉之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即主要体现在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文化上。应该说,儒释道的协同发展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主流。同时还应说明的是,这个协同发展是一种相互竞争、相互回应、相互融通的消长过程。儒释道各有久远的思想渊源,形成儒释道三家的分野格局,是自西汉武帝时确立独尊儒术、两汉之际佛教传入、顺帝、灵帝时道教出现后,特别是经过漫长的佛教中国化过程后,才逐渐形成的。而且随着佛、道两家宗教势力的蔓延及其思想理论广泛深入的传播,三者的关系日趋密切,在既竞争又会通的纠缠中,使其各自无论是在

6、形式还是内涵上都不断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和调整发展。不过,被统治者及世人视为正统、在王道治化和文化领域占绝对主导和优势地位的,则依然是儒家的思想和人才。天下读书人几乎无不是从读儒家书接受启蒙,而且欲在事功上有所作为,更是必须进入由儒门通过科举而入仕的轨道。才便于施展才华。因而毋庸置疑,在明朝的政治文化环境中,儒者对于佛教的认识和态度是会对佛教的存在状态及发展趋势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的。-页脚---但在相关研究领域,可能是由于明朝中后期社会及思想文化领域都更为繁荣和活跃,受到的研究关注远多于前期,对中后期儒释关系的议论更是非常之多

7、,其中尤其重视对王阳明及其学说和流派的研究,成果累累。可是从历史发展角度看,显然,明前期是中后期的背景和铺垫,在思想脉络上有直接连续和延展的关系,故而本文主要以明朝前期[1]按明代史研究的一般划分,以太祖至成祖为初期,以仁、宣之世至嘉、隆年为中期,以万历至崇祯为末期。但从明代社会风气之变化来看,成化朝实际是一个比较显著的先期转向阶段,故而在此除沿用一般的时期划分外,就思想变化趋势之议论,则笼统以成化为界,之前为前中期,之后为中后期,此仅为方便议论计。有代表性的儒者士大夫的儒释观为主要研究对象,透过其时儒者对于佛教的认识和佛教在这

8、个阶层的流行状况和影响,对士人近佛或远佛的状况做大致展示和分析,以期对明代儒家对佛教的态度和取向的基本脉络和变化作个大致的展示,了解由此反映的儒释关系及投射于社会政治文化氛围的影响。同时希望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其中的深刻蕴涵,从一个角度了解儒释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发挥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