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古诗的审美教学

浅谈小学古诗的审美教学

ID:20988385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8

浅谈小学古诗的审美教学_第1页
浅谈小学古诗的审美教学_第2页
浅谈小学古诗的审美教学_第3页
浅谈小学古诗的审美教学_第4页
浅谈小学古诗的审美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古诗的审美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古诗的审美教学古诗是我们祖国的文化瑰宝,语言凝练,含意深邃。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古诗大都短小精悍,在短短的几十来个字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醇厚的韵味。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还列出70多首必背古诗,其目的就是通过学生对古诗的熟读成诵,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心理学研究表明,美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引领学生从我国古诗宝库中领略其独特的语言美、音韵美和状物抒情之美,以此对小学生进行诗的审美教育。  一、赏析语言,引导学生感受诗的语  言美  古诗中通常有一些被称为“诗眼”的词语,抓住这些字眼才能“着一字而境界全出”。因此,引导学生品

2、味古诗之美,首先应把握古诗中的语言,尤其是关键字眼。例如,《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教学,我们先让学生思考:“你能通过‘春色满园’想象到一幅怎样的画面?而‘关不住’又是另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学生细读品味,披文入情,体会到春色不但满园,而且“满”到“关不住”的程度。诗中以“关不住”和“出墙来”相呼应,把“一枝红杏”写活了,眼看出墙“红杏”,心想墙内百花;透过出墙“一枝”,领会墙内皆春。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还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审美活动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活动,古人讲:“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儿童的审美情感是以形象感知为依托的,所以

3、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感受诗的语言,走进古诗美的情境。教学杜甫的《绝句》,先让学生通读诗句,想想“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这些词有什么特点(名词前面都加了表示颜色的词),接着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加上这些词有什么作用,并联系诗句说说理由。  二、以图配诗,引导学生领悟诗的意  象美  以图解诗,为学生的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这对帮助学生领悟诗的意象美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图画再现,是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绝美意境最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杜牧的《山行》前两行,可采用简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勾勒出嶙峋的高山,弯弯曲曲盘级而上的石径,升腾缭绕的白云,若隐若现的人家,将画的形象与诗中的文

4、字相结合,直接把学生带入诗句描绘的图像之中,这样,“远上”“斜”“深处”等较难理解的词意便可以迎刃而解,学生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后两行诗,可以通过摄制正午时分,经太阳折射后的红枫叶的相片,让学生产生“霜叶”红透的美感。这样讲到“霜叶红于二月花”时就不再显得苍白。学生通过画面的再现,似乎也同诗人一起,在山林间欣赏红叶的美,对霜叶的感受就可以拓展出来,如,学生有的说枫树林像一团不灭的火焰,有的说枫树林像在蓝天上燃烧,在白云间跳跃……至于学生体会诗人的感受就不言而喻了。  以图解诗也有助于学生想象产生某种思想感情的原因,与形成共鸣,这也是进入古诗意境的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又如教学《早发白帝

5、城》时,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时,教师则可以用简笔画再现情境,黑板上勾勒出彩云、高山、江水、小船。学生边讲,教师边画,画面从无到有,处于变化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彩云间”“千里江陵”“两岸猿声”“轻舟”“万重山”等意象中。  三、反复吟诵,引导学生体会诗的声韵美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我国古诗独特的格律,使得诗的语句间具有对仗、平仄、押韵等技法,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种独具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最适合于学生朗读。通过朗读咏诵,学生可以

6、展开联想,揣摩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如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一句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后,点出“生紫烟”的“生”字,形象生动,须用肯定的语气强调奇景让人产生真实感,好像诗人在赞叹“这哪里是云彩,简直就是香炉里冒出来的缕缕青烟啊!”然后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美景,教师引导学生在“照”字后面要有小停顿,这是诗歌的音节停顿;在“炉”字后面应该有一个较长的延长音,表示在观看、想象;“生”字要重读,但要用虚音,表示惊叹,不能读得很生硬。全句读成“日照/香炉/生/紫烟”,如此一来,诗韵便在吟咏中形成,学生的情感被富有感染力的诵读激发出来,惊叹、

7、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四、填补空白,引导学生解读诗的情境美  诗歌的语言,具有跳跃的特点。它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的“空白”艺术,这和书画创作极其相似。诗歌的空白是创造的各具风格的情境,是留给欣赏者的快乐源泉。教学时可以把诗歌中的空白部分填补起来,使形象触手可及,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更好地领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枫桥夜泊》一诗时,当学生沉浸在教师创设的多媒体画面和音乐的意境中,寒山寺的钟声传来,一下、两下……王老师顺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