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审美教学初探

小学古诗审美教学初探

ID:20948948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8

小学古诗审美教学初探_第1页
小学古诗审美教学初探_第2页
小学古诗审美教学初探_第3页
小学古诗审美教学初探_第4页
小学古诗审美教学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古诗审美教学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古诗的审美教学初探小学古诗的审美教学初探在语文学科中,古诗占有了一定的比例,这些古诗不仅深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底蕴,还有多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小学生读了这些诗歌,可以拓展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老师教好这些古诗,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和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智力,还能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因此笔者认为,我们不能因为古典诗歌与现代文学不同,而离开了美的欣赏,偏离了情感教育,作标签式的架空分析,那只能是干巴巴的说教。古诗中的审美教育有着巨大的

2、潜力,古诗呼唤着美育。美感的本质就是美的事物所显现的人的本质力量。古诗中的美有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等。古诗能使审美者获取直观自身的情感愉悦,古诗所体现的美,可以从知、意、情不同的心理机制全面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古诗的审美教学具有它的特殊意义,通过审美教学,既能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又能使他们具有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力,接受祖国灿烂文化的熏陶,塑造学生真、善、美的心理结构。那么,在教学古诗时,我们应该运用哪些手段,怎样进行审美教学呢?我谈谈自己的四点看法。一、用“美”的语言,激发学

3、生的兴趣古诗本身就是一种最精炼、最美的语言,如柳宗元的《江雪》这样写道:“千山鸟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把自己的情趣,人生意义倾注于所描写的雪景之中了。短短四句话所描写的现实的雪景,经过诗人的心灵再创造,赋予了自然以再生的灵魂,从中透露出人的理想,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如诗中“孤”、“独”二字,既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又跟“绝”、“灭”的情景形成强烈对比,更显得雪野空旷、寒冷和凄清。在教学中,我用优美的语音把诗意表达出来,尽量在语言上给学生以美感。又如,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时,我是这样导入

4、新课的。问:“《咏柳》和《游园不值》都是写什么时候的景物?”(春天)随着学生响亮的回答我又说:“对,是写春天的景物。春天,是花的季节,是绿的季节,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历代诗人写了不少赞美春天的诗句。《咏柳》通过写象“碧玉”如“丝带”的柳叶赞美了春风。《游园不值》通过写一枝出墙的红杏,赞美春天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现在我们要学的《宿新市徐公店》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赞美春天。这首诗看起来很平淡,认真学习之后就会发现它是一首构思精巧,较好地表现儿童情趣的好诗。”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很快“浸”入到古诗之中,这样

5、我运用优美的语言,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古诗很讲究语言文字的推敲,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对诗的语言文字的探讨,叶志曰:“一字未宜勿,语语悟其神。”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启发学生对“绿”字进行探讨。因为探讨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寻求最佳最美境界的过程,即用最美的语言文字表达最美好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品析字词中,潜移默化地感知语言美,这样在教学中,不仅帮助学生发掘了诗句中的语言美,引起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在写作时遣词造句的能力,在语言表达上仔细推敲,选用最恰当的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6、。二、用“美”的画面,帮助学生想象图画不仅是语言(诗文)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培养儿童的美感。在教学古诗,还应该图文结合,驰骋想象,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不能忽略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我们不能只让学生理解了诗句字面上的意思,就认为把古诗教好了,殊不知,一首好诗,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短短两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了一幅瑰丽的图景。教学时,我经常运用画简笔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有画的形

7、象美,想象诗的画面。小学生是凭借形象而引发想象的,让学生通过视觉去感受图画中的美,与诗相互印证,以此获得美感的愉悦,进而欣赏画面美。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课外,我让学生根据诗的意境,通过想象绘成彩色图画,只有对审美客体进行联想和想象,才能产生强烈的美感。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增浓,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他们对色彩的喜爱。三、用“美”的意境,沟通学生的情感叶志说:“鉴赏文艺,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要通过作者的文字去认识世界,体会人生。”古诗讲究的是写出意境,而古诗源于古代,是当

8、时社会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文化与社会风俗人情,距今年代久远,故对缺乏历史文化知识的小学生来说,要领会诗的意境,确是件不容易的事,只有进入作者的境界之中,才能引起情感的共鸣。诗的语言十分精炼,往往短短的一句就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我认为,只要发挥想象,创设“美”的意境,就能领会诗的意境,同作者沟通情感,唤起共鸣。如在教学《游园不值》一诗时,我发挥想象去体会诗的意境,然后改写成一篇题目为《一枝红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