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ID:14625654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9

浅谈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_第1页
浅谈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_第2页
浅谈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_第3页
浅谈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_第4页
浅谈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本文作者认为,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朗读入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以陶冶学生的性情;二是赏析诗歌的意境美,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三是感受诗歌的人性美,以熔铸学生的高尚人格。  关健词:古诗词教学;审美教育;音乐美;意境美;人性美  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它是语文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基本任务之一是“借助优秀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感,用外在的美好事物塑造他们内在的美的心灵,培养美的情操,磨砺美的意志,形成美的性格,完善美的人性。”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其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形象,深邃的意境,深挚

2、的感情,和谐的音韵,无一不是教师实施审美教育的好素材。《新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因此,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美育的渗透,以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引领学生走进美的境界,使学生在和谐愉悦的审美心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得到思维锻炼和审美教育,进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人格。  1.从朗读入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以陶冶学生的性情。  音乐美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质。特别是古典诗词,它讲究韵律,乐感很强,平声与仄声的交错组合,跌宕起伏,形成优美的

3、韵律与和谐的节奏。把握诗歌音乐美的最好方法是诵读,通过诵读可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趣的情境。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诱导,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中的声、色、情、趣,并从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朗读时,首先要读准节奏。节奏能给人以快感和美感,能满足生

4、理和心理的需求,每一次新的回环往复,都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如遇故人般亲切、愉快。要读准诗歌的节奏,就要先让学生了解古诗节奏划分的相关知识:四言二二拍,如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五言二三拍,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七言四三拍,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等。有了这些知识,教师再适当的示范和点拨,学生自能很快把握要领,进入朗读的情境。如教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我告诉学生:这是一首

5、七言律诗,按四三拍读是最有音乐感的,接着我范读一遍,然后让学生自由诵读。于是学生放开喉咙,大声朗读,声音抑扬顿挫,晓有韵味。有的学生还随着节拍摇头晃脑的,很有老学究的味道。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句话用来形容此时的学生真不足为过,此时的学生已完全沉浸于诗歌的音乐美之中,如遇故人般获得了情感上的最大满足。  其次,要读出诗歌的韵律。押韵也是诗歌音乐美的一个重要特点。它是同一韵母的有规律的重复,犹如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音,整首乐曲可以由它贯穿起来。古诗词的押韵在句尾,句尾是意义和声音较大的停顿之处,再配上韵,所以造成的节奏感就更强

6、烈。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句末的“西”“低”“泥”“蹄”“堤”韵母都是“i”,文天祥《过零丁洋》句末的“经”“星”“萍”“丁”“青”韵母都是“ing”,朱熹《观书有感》句末的“开”“徊”“来”韵母都有“ai”,等等,这些有相同韵母的字在放在句末,就形成韵脚,产生节奏,朗读时琅琅上口,形成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把握每一首诗的用韵特点,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使其在缓歌慢唱中领会诗歌的音乐美,进而深入“美读”的境界。  三是要注意古诗中的叠词。叠词是两个相同音节的重叠使用,即两叠字的元音和辅音在搭配上完

7、全一样。在古代,诗歌最初是“合乐而作”的,而叠词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相加了其可歌性,即音乐性。如《诗经?关雎》中的“关关”“雎鸠”“窈窕”“参差”“辗转”等,这些词语中,有的双声有的叠韵,再加上“之”字脚的富韵,使得全诗朗朗上口,韵律和谐,悦耳动听。又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正确朗读这些叠词:第一个音节读得速度慢些,声调高些;第二个音节读得速度快些

8、,声调低些。这样,声音的强度就有了强弱的变化,声音的延长就有了长短之分。前人刘勰说:“同声相应谓之韵,异声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