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986090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8
《文言文背诵引发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言文背诵引发的思考百色市一中文言文背诵引发的思考百色市一中文言文背诵引发的思考百色市一中文言文背诵引发的思考百色市一中黄翔 这次讨论,是由背诵检查而引发的。 高一语文新教材4~6三个单元选入了先秦至魏晋共12篇文言文,其中要全文背诵的有7篇,其余3篇则要求部分背诵。 为了夯实基础,我对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不打折扣地督促学生完成。并视文章的长短、难易的程度给予充实的时间定期检查。然而事与愿违,每次总有十几位学生不能如期完成。 一次,竟有几位同学不约而同地问我:“老师,背古文背得这么辛苦有什么价值?高考背诵不就4分嘛?” 面对同学们的困惑和不
2、加掩饰的厌背情绪,我感到很棘手。确实,“强按牛头不吃草”,硬逼学生去背,学习效果当然不好,应该从内心去激发学生的欲望。思前想后,我决定发起一场讨论,让大家讨论解决。 这一堂课学生争论激烈,精采纷呈,逐渐形成两派对立的观点。 一派认为背诵古文有现实的价值。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首先,古代文学名篇的存在,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聪明的民族,一个高品味的民族,一个具有原创能力,而在精神世界又气象万千的民族。她追求着美,创造着美。她凭借奇山异水,在人与自然和悦相处中熔铸自身的气质。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崔颢笔下的黄鹤楼,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欧阳修笔下的醉翁亭,苏东坡
3、笔下淡妆浓抹的西子湖,这些建筑一经妙笔点额,均成举世闻名的胜地。千百年来,它们带着这些名家名作的文化品格和文化情调,赏心悦目地浸染了多少登临者文化和审美的品味。 其二,古代名篇积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杜甫那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患意识,那种关注民生疮痍的热切心肠,无不表现出强大的人格力量;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历经九死一生,依旧心系南方,宁愿膝盖骨被元兵打碎,也不对忽必烈下跪,他留下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所以,我们高中生学习古文,不仅仅是积累几个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来应付高考,更重要的是从这些彪炳史册的民
4、族脊梁身上,感觉到强烈的爱国热情。这些用民族的血泪和生命换来的名篇,是不应也不会被民族忘记的,人们会通过这些血与火考验的名篇中发现历史,启示人生。 其三,古文名篇凭着精深的魅力,丰富和充实我们的情感世界。逢节思亲,可以吟咏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离愁别绪涌至,可阅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们在与古代名家精神的相遇中,产生精神的共鸣与超越。 其四,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是聪明的,他们不多谈理论,而是老老实实去抄,去读,去背,一篇又一篇,慢慢地脑中渐富,运用时就得心应手了,那些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才能变成自
5、己随时驾驭的知识,进而形成语文能力。可见,自古以来的文人学士,哪一个不首先是读出来和背出来的?不熟读哪能记忆?不记忆哪能深入理解?不深入理解又哪能转化为能力?所以我们不必叫苦不迭,怨天尤人。 另一派则认为背诵古文已失去现实的意义,代表性观点如下: 我们都希望带着愉快地心情去背《诗经》《楚辞》,进而背《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可惜我们不是过目成诵的张松,不是11岁就能背诵《长恨歌》《琵琶行》的刘半农。不论是生理或心理特点,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高考,都决定了我们没有必要在背诵古文上花过多精力。此其一。 其二,先秦的散文及汉魏晋骈文,离我们时代久
6、远,而且作品涉及许多历史传说,风俗习尚,祭祀礼乐等,也使后人在阅读时产生了难度。老师翻阅资料,学者争议纷纷,我们这些文言基础薄弱的中学生又如何能真正理解它呢?更何况背诵! 其三,我曾看到一段对话,印象深刻。一位美国家长问一位教育专家:“你们为什么不让孩子们背诵一些重要的东西呢?” 专家笑着回答:“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死记硬背既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 两派的争论在下课铃的催促下结
7、束。孰对孰错已不再重要,但留下了许多值得我思考的东西。 确实,让学生学一些先秦散文、唐诗宋词,从那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精湛的语言艺术汲取营养,对于培养人文精神,提高语文水平是很有好处的。 新世纪的语文教育引入了一个重要的观念,即“人”的观念。新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者正是源于“立足素质教育,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创立能力”这一宗旨,重新编写了教材。因此,我们看到了许多体现情与美的文章,如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再加上《语文读本》这一块自由快乐的天地,使我们一些不知房龙、钱钟书为何人的学生拓宽了眼界,受
8、到了熏陶,并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解脱了出来。 但是,很可惜,解脱只是暂时的。新教材1~3册对文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