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79165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6
《让语文教学走上短程线快车道(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让语文教学走上短程线快车道(二)让语文教学走上短程线快车道(二)让语文教学走上短程线快车道(二) 问题组合教学具有整体性、速成性和超常性特点。 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一篇课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作者围绕中心所写的一连串相关的问题。把语文教学搞得支离破碎就会像没有组装的机器零件,哪怕堆满了仓库也无法发挥其功能作用。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问题组合教学坚持整体吸收、整体储存、整体加工、整体表达。 1.整体吸收增量。学生只有能大量吸收,才能快速充实提高。问题组合就是变点滴吸收为大量吸收,一个个组块吸收。我国古代就有“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之说。“和”指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生成物
2、;而“同”即相同事物之间的简单相加,机械等同,仍是原物。每个组块中的成串问题,不是胡乱堆积,是根据课文中心、层次、写法等进行编拟,形成一个“大于部分之和”的和谐整体。 2.整体储存加固。在摄取信息之后需要有一个巩固阶段,就是将书本知识在脑子里储存起来。记忆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不记则思不起”。 经过组合的内容有利于记忆和储存。因为这种识记能够更多地调动有关神经元和突触的参与活动,在更大的神经空间内引起一系列储存有关信息的化学物质的复活,把新的信息纳入原有的信息系统之中,从而提高了记忆效果。 3.整体加工出新。在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一条看不见的重要战线——加工制作,将摄取来
3、的信息,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改造制作,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结论来。 组块吸收,使学生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而不是零碎不全,这有利于造出正确的概念、结论、答案,有利于变“活”出“新”。要创新,不仅要重视加工,而且要对“加工厂”进行挖潜改造。“加工厂”容量大小与加工效果好坏成正比例。只能对少量内容加工的“小厂”,难出新意;只有能对成串问题加工的“大厂”,才能推陈出新。 4.整体表达提效。训练效果与坚持整体表达密切相关联。如练习书法,不以字为单位,专门去练笔画,结果是所有笔画都练过了字却写不好。所以问题组合教学,坚持以问题为单位,学生用一段段准确、简洁、通顺的话作
4、答案。教师作“提问文”,学生作“答问文”,坚持“抓大带小”,不搞“抓小放大”。按语文规律办事,必然事半功倍。 问题组合教学的第二个特点是速成性,在很短的时间里能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能让学生看到学习结果。 1.突出“问题”,收缩教学战线。 语文教学要帮助学生阅读、理解、运用好教材,要进行读写听说训练。为了对应这“多项多目”教学任务,我曾将每周语文课时划分为阅读课、写作课、听的课、说的课。因多中心、战线长,效果不理想而另辟蹊径。先以写作为中心,后又以阅读为中心,因没有找准结合点、切入点而停止。突出问题,就是把每节课变成解决问题的课,四项能力训练课。只有一种课型,一个中心,将四面
5、出击的兵力收回来。 2.连问连答,浓缩教学环节。改革使原来一堂课的十几次问,十几次答,十几次停顿、等待,改为一次性问,一次性答。这样只有提问与作答两个主要教学环节,把重要的“讲”,浓缩在“问”里,把重要的“读”作为“答”的准备阶段,减少了中间环节。这不仅节省时间,同时教与学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更明确、集中,问与答的连贯性、完整性也随着增强。 3.快问快答,压缩教学过程时间。 耳听比眼看快,脑记比手记省;闭卷比开卷快,限时完成比信马由缰省。为了提速,充分利用耳听脑记,要求独立进行,限时完成。一节课口答或笔答十来个问题,并自改、互查完;或一节课将二三个口头作文题都作一遍,并进行评
6、议;或用半节课完成一篇命题书面作文,后半节课自改、互查、评议。也就是在45分钟里完成一个吸收、储存、加工、表达的学习全过程。 问题组合教学再一个特点是超常性,做法超常,也带来超常效果。 1.从“小看”教育对象的误区走出来,充分认识学生存在巨大的潜能。 对于发展中的学生来说,能以人特有的能动性,创造和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并用以发展自身。在学生身上所展现的各种特征都处于变化之中,并不是已经到达发展的顶峰和终极,他们身上潜藏着各方面发展的极大可能性。这是人类最宝贵而又远未充分开发利用的宝藏。 我在长期跟踪中看到,80%以上的学生当过优生,有的虽然未曾进入前列,但最好
7、成绩也能升到二三十位,也就是无差生。如果单看最低位次,则是40%左右的人当过差生,最高位次,与最低位次相差不是几位、十几位,而是平均二三十位。学生的巨大潜能就在这种进后退、热后冷的随意性中逐渐转移或消失。问题组合教学能有效地抑制学生的随意性,激发学生挑战自我,超越昨天,释放潜能。 2.从点滴学习的误区走出来,实行整体学习,大量学习。 长期以来,教学上有一种误解,认为学得越少越扎实,学多了就违反了量力性原则。一个班有优中差生,往往把差生的“力”作为全班教学的出发点;每个学生有“上限”和“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