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500035
大小:4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3-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发展陈立军梁兵夏哲林(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318000)【摘要】综述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烯和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的发展情况.【关键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发展【中图分类号】R97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361-02β-内酰胺类抗生素疗效高而毒性低,是目前使用最广、时间最长的一类抗生素。在抗菌药物中开发品种最多,是目前治疗感染
2、性疾病的主要药物。木文试图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汇总分析,为其在临床的有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1青霉素类1928年,弗莱明发明了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当时被誉为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1]。1953年5月,中国第一批国产青霉素诞生,揭幵了中国生产抗生素的历史。我国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研究和生产方面也作出了成绩[2]。自青霉素投人使用以来,该类抗生素以其疗效确切,可首选革兰氏阳性(C-)球菌所致的感染。目前,青霉素按其抗菌作用可分为:①主要抗C+菌的窄谱青霉素,如天然
3、青霉素V,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甲氧丙林、氯唑丙林、氟氯丙林;②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阴性(C-)菌的窄谱青霉素,如美丙林;③抗一般的G-杆菌的广谱青霉素,如氨苄两林、阿莫两林;④抗绿脓杆菌的广谱青霉菌,如狻苄丙林、替卡丙林、哌拉丙林、阿洛丙林等。己见报道的新型青霉素有替莫丙林、福米丙林、阿扑丙林、阿帕丙林等。阿帕两林[3]抗菌谱比氨苄丙林和羧苄丙林宽且作用强,对青霉素结合蛋白有良好的亲和力,细胞穿透力强,并可抑制β-内酰胺酶,它的抗菌谱包括G-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奈瑟菌属、梭杆菌属
4、、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但对脆弱拟杆菌和耐氨苄西林的流感嗜血杆菌耐药,半衰期为4.7h,一般有效率为64%-72%,过敏反应较•他青霉素多见。2头孢菌素类抗生索头孢菌素类是50年代开始应用的抗生素,为7—氨基头孢烷酸(7-ACA)的衍生物。头孢菌素比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张力小,故较青霉素稳定,并且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和抗青霉素酶的双重特点,过敏反应少。2.1第一至第五代头孢菌素2.1.1第—•代头孢菌素头孢菌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杭菌谱广,对C+菌作用强,对C-菌作用弱,对&be
5、ta;-内酰胺酶不稳定,对绿脓杆菌无效,如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2.1.2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抗菌谱较第一代有所扩大,对β-内酰胺酶稳定,但对G+菌的抗菌效能弱于第一代,对C-菌作用较第一代强,对绿脓杆菌无效,如头孢替安、头饱呋新、头孢孟多。2.1.3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对G+菌的抗菌效能普遍低于第•一代,对G-菌作用较第二代更为优越,抗菌谱扩大,对酶的稳定性强,对绿脓杆菌奋效,如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唑肟。2.1.4第四代头孢菌素第四代头孢菌素与β-内
6、酰胺酶的亲和力降低,稳定性增高,对细菌细胞膜的穿透力更强,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MSSA,MSSE)和某些产I型β-内酰胺酶的细菌(如阴沟肠杆菌)作用增强,对G-菌的抗菌活性优于第二代头孢菌素,适用于多重耐药C-杆菌严重感染,对厌氧菌也奋很好的抗菌作用,如头孢地嗪,头孢噻肟唑,头孢唑肟等。2.1.5第五代头孢菌素随着对头孢菌素研宄的不断发展,第五代头孢菌素也相继问世,发展趋势主要由抗G-菌向抗G+菌发展,提高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减少肾毒性,延长半衰期[4】。2.2头霉素类头霉素类在
7、头孢菌素G位上引人了-甲氧基,具冇耐β-内酰胺酶的作用,尤其对产生β-内酰胺酶的厌氧菌如类杆菌有较高的稳定性,头霉素对厌氧菌具有很强的抗菌力。临床常见的有头孢美他哇,头孢替ft,性能相当于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布宗、头孢米诺,它相当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冇高度的抵抗力,对产β-内酰胺酶的细菌与不产该酶的细菌奋冋样强的抗菌活力。2.3氧头霉烯类氧头霉烯是头孢菌素分子中硫原子被氧原子所取代.具有7-a-甲氧基的化合物,如拉氧头孢、氟氧头孢、拉氧头孢[5]抗菌性能与第三代
8、头孢菌素相近,对多种G-菌冇良好的抗菌作用,对厌氧菌(如拟杆菌)冇良好的抗菌作用。3青霉烯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3.1根据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结构差异,B前合成了噻唑环2位奋双键的青霉烯类β-内酰胺衍生物,对G+菌和G-菌均冇良好的抗菌活性,对厌氧菌抑菌效果显著,对β-内酰胺酶旮高度稳定性。如6-羟乙基青霉烯类氟罗培南[6】本品对需氧G+菌、厌氧性菌等各种细菌都有抗菌作用,具有较青霉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