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229213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9
《例谈语文课堂的有效追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谈语文课堂的有效追问江苏海安县曲塘中心小学(226600) 张海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追问是一种艺术,它需要教师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发挥教学智慧,进行恰当的问题引领,在关键点上追问,实现课堂的高效化。本文笔者就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追问的策略。一、通过追问,突出重难点语文教学的理念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很多学生由于受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的制约,在对文本的把握上往往会出现偏差,难以准确把握文本的重点、难点。我们在学生出现这样的理解偏差时,可以采用追问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一
2、文时,文本的重点是要通过赞美樟树的高贵之处,凸显宋庆龄的崇高品质,表达对伟人的深深怀念之情。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小朋友们,你们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下合影呢?”生1:因为这两棵樟树很多年了,很有纪念意义。生2:因为樟树是故居的标志性风景,所以大家要拍照留个念。【这样的回答,明显是停留在现象上,与文本的中心思想是不符合的。为此,我追问到:在文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樟树,这樟树与宋庆龄有着怎样的相似之处呢?这样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他们想到了是借物喻人。】生3:樟树生机勃勃,四季常青,就如宋庆龄的美德永留人间。生4:樟树拒虫,香气长
3、久,就像宋庆龄一样,一身正气。生5:樟树高贵的木质,就像宋庆龄的高贵品质和高尚人格。师:是啊,这樟树的品质不就是宋庆龄品质的写照吗?人们爱在樟树下留念,还为了……生(众):为了怀念宋庆龄。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我通过恰当的追问,成功地引发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想到了樟树与人的品格的相似之处,从而把握了课文的中心,围绕文本的中心,实现了思维的延伸和拓展,实现了有效教学。二、通过追问,促进课堂互动小学生的思想受到的束缚少,往往在课堂上能产生很多的观点。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积极利用学生的这些“闪光点”,加以引导和利用,以追问的方式,促进生成。例如,在学习《登鹳雀楼
4、》这一课时,我展示了一幅站在鹳雀楼顶楼观看风景、吟诵诗歌的图片。朗读后,有位学生站起来说:“这幅画上明明已经站在鹳雀楼的顶楼了,他还说要‘更上一层楼’,这哪里还上得去呢?”学生这样的发难,其实是课堂中一个非常珍贵的生成点,我认识到了学生其实可以围绕这个观点来展开对诗歌的品读。于是,我及时追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请说说你们的理由。”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他们细读诗歌,并进行了讨论。生1:其实,诗人应该是从鹳雀楼的一楼一步步走上来,越走到高处,看到了越远的风景,所以写下了这句名句。生2:诗人觉得,如果自己还能够站得更高的话,就还能看得更
5、远。生3:诗人说“更上一层楼”,还有一层寓意,是鼓励我们积极向上,不要满足于现状。……师:同学们说得真是太好了!你们从诗歌中读出了的情感,真是了不起。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正是由于教师抓住了学生提问的“闪光点”,在追问中引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和思考,学生的思维穿透了纸背,穿越了时空,实现了与的情感交流,实现了课堂的精彩。三、通过追问,理解文本内涵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由于种种原因,出现错误的理解和认识,做出错误的价值判断,与文本的意旨相左。对此,教师可以使用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回归文本的价值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在学习《儿子们》这
6、课时,我在课前预设了问题:“小朋友们,通过学习,你们要做什么样的孩子?”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后出现了很多的观点,有的说:“我要做本领大的孩子,学翻跟斗,逗妈妈开心。”有的说:“我要学唱歌,用美丽的歌声,让妈妈高兴,将来还要做明星,给妈妈争光。”显然,这两种认识是与文本的主旨不相符的。文本是希望学生们能做一个懂事的人,体贴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于是,我追问到:“小朋友们,你们说得都很好。但是,大家看文章的最后,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这样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反思,他们结合自己原来的回答,很快明白了老爷爷的话中话,说到:“我们要做第三个
7、儿子这样的人,一个人再怎么有本事,如果不能体贴父母的辛苦,不孝顺,那也是没用的。”在这一教学片段中,学生的回答离开了课文的方向,这时,如果教师盲目地认可、表扬学生,不进行纠正,就达不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如果教师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并提出正确的观点,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就会造成效率低下。在这里,我通过追问,使学生在反思的活动中,学会了辨别,做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回归了文本的主题。总之,在当前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主人的新思路下,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追问形式,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延伸,促成课堂的高效与精彩。(责编 刘宇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