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莉.迪金森诗歌中的自我意识

艾米莉.迪金森诗歌中的自我意识

ID:20150997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9

艾米莉.迪金森诗歌中的自我意识_第1页
艾米莉.迪金森诗歌中的自我意识_第2页
艾米莉.迪金森诗歌中的自我意识_第3页
艾米莉.迪金森诗歌中的自我意识_第4页
艾米莉.迪金森诗歌中的自我意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艾米莉.迪金森诗歌中的自我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艾米莉.迪金森诗歌中的自我意识:寻找自我是西方文学热衷于表现的主题,艾米莉?迪金森的诗歌也在其中。本文从迪金森的诗歌出发,结合她的生活,分析了其诗歌中的自我意识:迪金森以隐居的反叛者的角色抒写诗歌,寻找一种安宁的、理想的自我,并对此充分肯定。  关键词:迪金森诗歌自我    英雄俄狄浦斯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的神话,黑格尔对此高度评价,他认为这个象征性谜语的解释就在于显示出一种自在自为的意义,在于向精神呼吁“认识你自己”。从此自我的觉醒就进入了文学的殿堂,并且占据了居高不下的位置。寻找自我,就成了西方文学热衷于表现的主题。法国启蒙者说,人是生而自由的。其实恰恰相反,人是生而不自

2、由的。人的一生就是与命运女神的斗争,在此过程中,寻找自我就是揭开命运女神的面纱,然后一步步靠近她,促成认识自我,坚守自我。古往今来,无能例外。尽管迪金森生活的时代已经是19世纪中期,但寻找自我的主题仍然一如既往地延续。  迪金森生活的时代,清教主义影响日趋衰微而余威犹在,她的一家及其亲戚朋友都是虔诚的教徒,恪守教规。但迪金森拒绝参加教会,对清教徒那种“甘心去死”和“死后成为上帝选民”的宣传深感怀疑和震惊,即使口才远近闻名的苏珊(她哥哥奥古斯汀的妻子)也没法说服她。由此可见,迪金森对自己孤军奋战有着清醒的意识,并且自觉地反抗命运笼罩在她身上的阴影——成为基督教徒。她没有按照别

3、人的习惯去教会,也没有听从别人的说服,而是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并且坚持心灵的选择,直到生命的最后。  迪金森的内心独白是我选择我的生活,依着我的心灵,任谁也不能改变我的决定,甚至“皇帝”也不能。如果说接受正规教育使迪金森拥有了自我选择的能力,那么拒绝加入教会就是她依着自己的心灵并忠于心灵的一个选择。人生的路很长,关键的就那么几步,迪金森的选择决定了她从此走上了从自己心灵出发的寻找自我之路。我以为,迪金森在做出这个选择的同时,也或多或少想到了以后的生活——与此相伴的是她的几乎足不出户的单调生活和离世以前留给世界的自成一格的1775首诗歌。  迪金森深居简出,沉浸在自己的房间里,

4、幸好父亲给她买了一些书。虽然父亲告诫她“不要读”,但迪金森还是悄悄地看了一点,正是这种生活给予了迪金森对自然、死亡、永恒、爱情的思考的条件,也促成了她在诗歌中对自我的寻找、发现和坚守。迪金森在自己的房间里,只靠书信、短诗和小礼物与朋友保持十分有限的联系。与其说她的伴侣是屋外的小山和夕阳,不如说是她自己的心灵。藉此她认识树林、玫瑰、船、蜜蜂、鹿、蛇、太阳、鸟鸣等,她给自己仅有的知识插上想象的翅膀,化作笔端的诗歌,从而使它们都带上了她的观察和思考的印记。比如:《篱笆那边——》  草莓是甜的自然不用说,爬过篱笆摘草莓是的想象。篱笆那边的、甜的草莓是一种诱惑,尤其是对一个孩子。要吃

5、到草莓可能免不了会弄脏围裙,而弄脏围裙是不允许的,要付出的代价是被骂。尽管迪金森不信仰基督教,她仍然使用了宗教中的“罪与罚”的观念,只不过程度很轻,只是“脏了围裙”和“被骂”。这可以看作是迪金森对寻找自我的探讨。草莓就是自我心灵的写照,只要她愿意,草莓唾手可得,正像任何一个孩子都会追逐的那样。可是要真正抵达自己的心灵深处,挖掘出自我是辛苦的,篱笆就是困难的象征。然而篱笆也是不足畏惧的,只要稍微鼓励下自己就可以,难的是要付出的代价(被责骂)。通过对摘草莓这件小事的描述,迪金森一方面写出了寻找自我的诱惑和艰难,另一方面又表明了寻找自我的可能和必然。另外,迪金森在对上帝的性格定位

6、时用了“他”,似乎表明她已经意识到男性与女性的差别,而在对待摘草莓这种诱惑的时候,即使传统意义上强大的男性也无法抗拒,足见迪金森对男性强大的不动声色的消解。在基督教氛围中成长的迪金森,明知不加入教会的特立独行带来的后果,还是顺从了自己心灵的召唤——寻找自我。可以说,迪金森是隐居的反叛者!  美丽安宁的田园风景图,就是迪金森对自我心灵的写照: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绿树如荫,鸟语花香。但是诗人并没有沉浸在自我中,而是希望这种自我能被更多的人认识、体味,这体现在一句“请吧,我的兄长”的热情召唤中。对于隐居的迪金森来说,隐居不是目的,而是走向内心寻找自我的手段。隐居是逃避被基督徒同化

7、的一种方式,寻找自我是对周围这种环境的反叛,其成果则是终其一生所做的诗篇。  迪金森享受着自己的隐居生活,并且自得其乐:有食米鸟为她唱歌,果园是她涤荡灵魂的场所。在虔诚的基督徒那里,她的“唱诗班”、“礼拜堂”无疑是对宗教的亵渎,不能见容于世。迪金森在寻找自我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她充满希望地行走在寻找自我的旅途中,并且暗示自己要忍受艰难——黑夜。自我考验着迪金森的信念、信任、信仰,似乎在和诗人捉迷藏,好像触手可及却又咫尺千涯,甚至使诗人怀疑是否“果真会有个黎明”。她感觉“仿佛在乞讨寻常施舍”,但是心灵的选择是坚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