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doc

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doc

ID:20135819

大小:67.0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9

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doc_第1页
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doc_第2页
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doc_第3页
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关键词】奥美拉唑[关键词]奥美拉唑;西沙必利;返流性食管炎[摘要]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返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治疗组30例,奥美拉唑20mg每晨口服,同时西沙必利5mg每日3次餐前服;奥美拉唑对照组28例,仅奥美拉唑20mg每晨口服;西沙必利对照组27例,仅西沙必利5mg每日3次餐前服。三组疗程均至少8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返流性食管炎较单独

2、用药临床疗效更加显著。返流性食管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病,我院自2002年9月至XX年6月应用奥美拉唑、西沙必利及二者联合用药治疗返流性食管炎85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85例门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烧心、反酸、反食及胸骨后痛之典型症状,4周内未使用质子泵抑制药,H2受体拮抗药,促动力药或黏膜保护剂。85例均经胃镜证实为食管炎,并排除其他疾病。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0岁飞2岁,平均岁;奥美拉唑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22岁飞1岁,平均岁;西沙必利组

3、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19岁〜63岁,平均岁。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及体征经实验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方法治疗组以奥美拉唑20mg每晨口服,同时用西沙必利5mg每日3次餐前服;奥美拉唑对照组仅用奥美拉唑20mg每晨口服;西沙必利对照组仅用西沙必利5mg每日3次餐前服。三组疗程均至少8周。治疗期间观察症状改善情况,8周后均行胃镜复查观察食管炎变化情况。疗效评定标准按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返流性食管炎的诊断标准,显效:症状完全缓解,胃镜复查食管黏膜糜烂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症状明显好转或

4、基本消失,胃镜复查食管黏膜糜烂消失1/2以上;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胃镜复查食管黏膜糜烂消失1/2以下。统计学方法采用x2及t检验。2结果三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但两个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三组临床疗效比较例由表1见显效率治疗组与奥美拉唑组相比,P<,与西沙必利组相比p<;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奥美拉唑组相比p<,与西沙必利组相比p<。不良反应85例中有2例出现心悸不适,4例出现腹泻,经对症处理后缓解,均不影响疗程。治疗后复查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3讨论返

5、流性食管炎系指由于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病变,属于胃食管返流病。食管胃连接处抗返流屏障亦称第一抗返流屏障中最重要结构是食管下段括约肌,它起着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入食管的作用。胃泌素、胃动素、P物质和蛙皮素等均可使食管下段括约肌收缩[1]。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降低是本病的基本病因,此外还与胃排空延缓,胃内压增高,屏障区下降,胃管体部原发性蠕动缺乏或波幅下降等多种因素有关[2]。故返流性食管炎是多因素促成的,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抗返流物的防御机制下降和返流对食管黏膜的

6、攻击增强,前者主要为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降低,食管体部廓清功能下降所致,后者主要为胃酸对食管黏膜的损伤所致[3]。因此,抑制胃酸治疗可减少返流物中酸对食管黏膜的刺激而起到治疗食管炎的作用。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它能降低胃黏膜壁细胞中的H+K+ATP酶的活性,抑制基础胃酸和刺激因子引起的胃酸分泌,从而阻止胃酸对食管黏膜的损伤而达到治疗目的。但单纯抑酸治疗不能改善胃的动力,不能从根本上阻止返流[4]。故西沙必利的应用有利于本病的改善,西沙必利是一种全方位的胃肠动力药,它能选择性地促进肠肌层乙酰胆碱的释放,从

7、而增强胃肠的运动,并能增强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张力,增强了食管体部的廓清能力,防止胃食管返流,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目的。本文研究表明奥美拉唑和西沙必利治疗返流性食管炎均有效,但两者联合用药可以同时从两个主要方向对食管进行保护,最大限度减少返流的发生,减轻胃酸对食管黏膜的损伤,从而促进黏膜尽快修复,其临床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与单独用药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因此,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返流性食管炎较单独用药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0版.北京:人民

8、卫生出版社,1997:15521554.[2]郭建强,谷成明.多潘立酮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新发展[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3940.[3]柯美云.现代胃肠病学[M].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729733.[4]姜铀,徐海珊,张伯伦.胃食管返流病多因素评价[J].中华实用内科杂志,1999,19:313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