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125600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猫》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猫》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第一课时 重点: 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⑵学习文章叙事结构严谨、首尾呼应的组材方法。 ⑶体会文章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板书一:《猫》 郑振铎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的一篇文章《猫》,这篇题为“猫”的文章,实际写的是“养猫”。这点从文章第
2、一句话:“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和文章结尾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可以看出来。从“养了几次猫”到“永不养猫”,这中间肯定有许多曲折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听读这篇课文,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学习课文 ⒈整体感知 ⑴运用媒体播放范读课文录音。 要求:①学生在书上勾画生字及生词。 ②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运用媒体播放应掌握的字、词的幻灯片。 显示第一屏(如下): ⒈利用工具书,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忧郁 怂恿 蜷伏 惩戒 污涩 怅然 ⒉解释下列词语。 郁闷 怂恿 蜷伏
3、 惩戒 断语 ⑵学生完成正音、解词。 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明确: 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播放思考题幻灯片一。 显示第二屏(如下): 思考题一:文章写“我”养猫的经历,可分为几部分? ②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③在讨论的基础上,明确思考题一: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第二部分(3—14)写养第二只猫的经过。 第三部分(15—34)写养第三只猫的经过及感受。 2.精读课文。 ⑴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 ⑵教师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播放思考题幻灯片二。 显示第三屏(如下): 思考题二:请从来历、外形、性情、结局几方面来分析三只猫的特点。 思考题三:作者为什么不单写第三只猫,而要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 ②同学思考、讨论、发言。 ③明确思考题二: 教师边明确、边板书: 板书二: 《猫》 郑振铎 来源 样子 性情 结局 第一只: 要来的 花白 活 泼 病死 第二只: 要来的 黄色 更活泼 亡失 第三只: 拾来的 花白 不活泼 亡失 ④明确思考题三: 这样写使第三只猫
5、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是第三只猫是只野猫与前两只都是主人喜爱而要来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它毛色难看,性情忧郁,不喜欢玩游,而第一只猫像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第二只猫会乱跑、爬树、扑蝴蝶。三是它终日懒惰地伏着,而第二只猫“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形成对比。因此,大家都不喜欢它,它是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连最爱猫的三妹“对于它也不加注意”,这与前两只猫的地位形成鲜明的对比。 由于有前两只猫作对比,后者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
6、的中心。 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播放思考题幻灯片三。 显示第四屏(如下): 思考题四:“我”家三次养猫,我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思考题五:文章围绕养猫的经过写了三个故事,三个故事各自的线索是什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把三个故事组织起来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②同学思考、讨论、发言。 ③明确思考题四: 第一次养猫:当三妹追小猫玩时,“我”微笑着看,当她报告猫的死讯时,“我”感到“酸辛”。 第二次养猫: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随着猫亡失消息的证实,“我”也“怅然的,愤愤的”。 第三次养猫:感情波动幅度更大。先
7、是“不大喜欢它”,听说芙蓉鸟被咬死后,“我”“很愤怒”,打了它之后“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直到发现另一只黑猫衔着第二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心里十分的难过”……文章的主题,正是通过“我”一系列复杂感情的变化的细节描写,不断地升华。 教师边明确、边板书: 板书三: 感情 酸辛 怅然 难过、自责 教师点拨: 文章所记叙的,与其说是养猫的经过,不如说是“我”的心路历程,是心灵的反省,是人对于动物的自责。 ④明确思考题五: 每个故事都以猫的 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