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916985
大小:6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7
《实习护生情绪劳动与职业认同感的相关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实习护生情绪劳动与职业认同感的相关性研究1湘南学院护理学院湖南郴州423000;2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K:沙410000【摘要】目的研宄实习护生情绪劳动与职业认同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对郴州市某2所综合三级医院的260名实习护生进行情绪劳动与职业认同感的问卷调查,了解实习护生情绪劳动和职业认同感水平水平的现状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实习护生情绪劳动总分(3.08±0.53)、职业认同感总分(2.75±0.48),两者均处于中等水平。实习护生情绪劳动与职业认同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提高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水平是促使实习护生在情绪劳动中有效管理
2、情绪,改善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关键词】实习护生;情绪劳动;职业认同感情绪劳动是指员工要在工作中表现出令组织满意的情绪状态,是与情感有关的一个概念[1]。护理作为服务业的重要分支,要求护士在为患者及其家属服务时,不仅要付出体力、智力,而且还要付出情绪上的努力,经常需要安慰危重患者及其家属,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解除不良的心理状态,而所有这些工作都得发挥情绪劳动能力[2]。临床实习是护生由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转换的过渡阶段,是临床护理队伍的后备军,应该具备情绪劳动的能力。木研宄采用问卷调查的实证方法,了解实习护生情绪劳动、职业认同感现状,并探讨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水平对其情绪
3、劳动的影响,为临床实习教育以及医院护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1.对象与方法2016年4月,采用便利取样法,抽取长沙市某2所综合三级医院的260名实习护生作为调查对象。木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分为3部分。①护生一般情况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来自、学历、单亲家庭、独生子女、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程度、班干部和成绩排名。②护丄•情绪劳动量表。采用骆宏等[2]在Grandey编制的情绪劳动量表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临床护理实情修订,最后获得了包括表层扮演、深层扮演、情绪表达要求3个评价维度,共14个条目的护士情绪劳动量表。评分采用6点计分,1〜6分别表示非常不同意至非常
4、同意。分数越高,表示感受到此经验的次数越多。③职业认同感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主要调查内容有志愿选择、在校学>J收获、实习收获、实习满意度、从业信心、职业认同及从业意愿共7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采用匿名方式进行调查,1周内收冋。共发放问卷包共260份,收回有效量表235份,有效冋收率为90.38%。采用SPSS17.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实护生情绪劳动得分情况(表1)3讨论3.1实护生情绪劳动现状临床实〉」阶段对护生获得社会所期望的职业态度、价值观和技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这个阶段实习护生要完成“护理职业概念”、“医院管理理念”、“角色定位”等各方
5、面的转变[3】。积极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是苏护生整体素质的核心,对毕业后从业意愿起到决定性和导向的作用。实习护生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适时地加以引导和处理,而且要关注自己的情绪是否与情境需要相符合,这些均属于情绪劳动的范畴。本研究显示,实习护生情绪劳动总分(3.08±0.53)处于中等水平,艽中实习护生表层扮演得分最高,情绪表达要求得分次之,说明实:>」护生在情绪劳动中更倾向于采用表层扮演。这说明当前实习护生并未发自内心的同情患者的处境以及所承受的痛苦,从而表现出与情境所需要的情绪状态。3.2实4护生职业认同感现状本研究显示,实>」护生职业
6、认冋感总分(2.75±0.48)处于中等水平,分析苏原因可能是由于实习护生在护理院校学习吋就被要求严格按照护理操作流程来进行练,在进入临床实>」后被要求严格遵从医院规章制度和职业规范来进行实践,同时缺乏工作经验而被安排负责一些基础护理,缺少成就感和参与感。同时跟着带教老师轮流值晚夜班,生活作息日夜颠倒,不合乎朝九晚五的生理原则,从而其职业认同感并不高。3.3建议根据职业认同感对实护生情绪劳动的影响,护理管理部门应采取奋针对性地应对措施,给予实护生更多的培训学和实操练4机会,着力激发和培养实习护生内在的动机,从而提高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水平[4】。只有当实习护生在工
7、作中能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对医院怀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才能在高情绪劳动的工作环境中,冇效地调节和管理情绪,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同吋结合实习护生情绪劳动的特点,可考虑以下措施:为从事情绪劳动的实习护生提高适当的情绪宣泄或缓解压力的方法或场所,鼓励带教老师及护士长分享情绪体验,降低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采用多种激励措施帮助已经受到消极情绪效果困扰的实习护生缓解精神压力,提升职业认同感。参考文献:[1]DiefendorffJM,GosserandRH.Understandingtheemotionall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