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横渠性体论正蒙

张横渠性体论正蒙

ID:19872596

大小:53.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07

张横渠性体论正蒙_第1页
张横渠性体论正蒙_第2页
张横渠性体论正蒙_第3页
张横渠性体论正蒙_第4页
张横渠性体论正蒙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横渠性体论正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張橫渠的性體論——《正蒙‧誠明篇》解讀方世豪《正蒙》背景宋明理學是儒家繼孔孟之學後的一次復興運動。宋明理學和先秦儒學不同,在於時代背景不同,所以針對問題有所不同。宋明理學和先秦儒學都講天道和人道,但孔孟是繼天而講人,孔孟是繼承三代的思想,而講天在人的心中,所以講盡心知性知天。講盡心知性知天時,重點是在人道,重點不在於要人信天。為甚麼如此呢?因為當時是三代之後,仍用周禮,仍有郊祀祭天之禮,即表示當時人民普遍仍然有三代的信仰,人民普遍地原本都信天,不必特別提出要人信天。到了宋明時期,則不同了,人民普遍不信天了,所以宋明理學家要著重於立天道的工作。濂溪立太極,橫渠立太和,程朱講天理,陸王講

2、天心,都是立天道。宋明理學家不是如孔孟那樣承天道而開人道,而是由人道以立天道。雖然那個道是一樣的,但講的方法不同,方向重點也有所不同。孔孟是承上啟下,宋明儒者是啟下以立上。《正蒙》是宋代理學家張橫渠的主要著作,《誠明篇》是張橫渠《正蒙》中的第六篇。《正蒙》第一篇《太和篇》是講天之太和之道,而歸於聖人之道。第二篇《參兩篇》由天地日月之天象,以見出性命之理。第三篇《天道篇》也是講人可由觀四時百物而見天人之道,聖人之道即天道。第四篇《神化篇》分天道為二,講人之仁義之道同於天之神化之道。第五篇《動物篇》講天地萬物之理。前五篇講天道及由萬物見天道為主。到了第六篇《誠明篇》,就以講人道為主。王船

3、山《正蒙注》:「前篇統人物而言,原天所降之命也。此篇專就人而發性之蘊,於人所受而切言之也。」《張子正蒙》王夫之注,頁12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3《誠明篇》由天德良知與聞見之知的對比開始,因為前五篇所講的天道及天地萬物之道,會使人以為天道是只由聞見之知契入,正如今人以為真理皆由科學契入的意思相近。但人應由天德良知契入,而天德良知必須由人的自我反省而見到。由天德良知契入和由聞見之知契入是不同的。這自我反省的工夫就是誠明,由誠明的工夫,可見到人心中的誠明,這誠明就是人性。人性就是天道。所以《誠明篇》雖然講人性,也就是講天道。誠是一個真正的人完成自己,盡性事天,合於天道的工夫。人

4、由誠而到明,即是說人由誠的工夫而知天理,明天道。所以誠就是盡性,盡性則能變化氣質之性,能明天理,能知天命,使人能正命。人如要有此誠明,能盡性立命,便要作心的工夫,即人要自覺心之知大於見聞之知。「誠明」合言,是出於《中庸》,但把「誠明」和《易傳》的解釋合言,則是橫渠自家經營。橫渠合《中庸》、《易傳》二者之義而言,自立新義,把「誠」「明」兩義合言,是希望可統一成為一義。橫渠文中多用兩兩相對的概念,如:誠對明、性對命、神對化、仁對義、太虛對氣、天對人等,都是希望可以講到兩者之統一。橫渠講:兩不立,則一不可見,一不可見,則兩之用息。《正蒙‧太和篇》。所以講橫渠的學問,不可只講其一,不講其二,

5、否則會不明白橫渠所講。所以講橫渠學問不可失諸中正,失去中正,則不見太和。以下是《誠明篇》全文:6.01誠明所知乃天德良知,非聞見小知而已。6.02天人異用,不足以言誠;天人異知,不足以盡明。所謂誠明者,性與天道不見乎小大之別也。6.03義命合一存乎理,仁智合一存乎聖,動靜合一存乎神,陰陽合一存乎道,性與天道合一存乎誠。6.04天所以長久不已之道,乃所謂誠。仁人孝子所以事天誠身,不過不已於仁孝而已。故君子誠之為貴。6.05誠有是物,則有終有始;偽實不有,何終始之有!故曰「不誠無物」。6.06「自明誠」,由窮理而盡性也;「自誠明」,由盡性而窮理也。6.07性者,萬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

6、。惟大人為能盡其道,是故立必俱立,知必周知,愛必兼愛,成不獨成。彼自蔽塞而不知順吾理者,則亦莫如之何矣。6.08天能為性,人謀為能。大人盡性,不以天能為能而以人謀為能,故曰「天地設位,聖人成能」。136.09盡性,然後知生無所得,則死無所喪。6.10未嘗無之謂體,體之謂性。6.11天所性者,通極於道,氣之昏明不足以蔽之;天所命者,通氣於性,遇之吉凶不足以戕之;不免乎蔽之戕之者,未之學也。性通乎氣之外,命行乎氣之內,氣無內外,假有形而言爾。故思知人不可不知天,盡其性然後能至於命。6.12知性知天,則陰陽、鬼神皆吾分內爾。6.13天性在人,正猶水性之在冰,凝釋雖異,為物一也;受光有小大、

7、昏明,其照納不二也。6.14天良能本吾良能,顧為有我所喪爾。(張子自注:明天人之本無二。)6.15上達反天理,下達徇人欲者與!6.16性,其總,合兩也;命,其受,有則也;不極總之要,則不至受之分,盡性窮理而不可變,乃吾則也。天所自不能已者謂命,〈物所〉不能無感者謂性。雖然,聖人猶不以所可憂而同其無憂者,有相之道存乎我也。6.17湛一,氣之本;攻取,氣之欲。口腹於飲食,鼻舌於臭味,皆攻取之性也。知德者屬厭而已,不以嗜欲累其心,不以小害大、末喪本焉爾。6.1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