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300629
大小:88.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8-20
《“视天下无一物非我”——张横渠的生态伦理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视天下无一物非我”——张横渠的生态伦理观东方朔内容提要:本文从横渠文本的义理脉络出发,讨论了横渠思想中所蕴涵的生态伦理观念。文章认为,横渠的思想乃是从万物同一的宇宙本源论出发,以“尽性”、“大心”以“肖天”为境界追求的一种根源性生态伦理。文章从“人但物中之一物耳”、“君子教人,举天理以示之而已”以及“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三个方面对横渠的生态伦理观念作了提纲式的说明,并认为,在横渠,人与自然的共亲一体,赋予人感通万物、成就万物,并引领万物至和谐之境的一种伦理担当。关键词:横渠、生态伦理、天德本文所欲讨论者,乃
2、横渠哲学中所蕴涵的生态伦理观念。客观地说,横渠哲学并不好讲,此不惟在对其思想的定位和定性上,亦且表现在对其文本的具体诠释上[1]。至于如何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建构起横渠思想的一幅具体、清晰的图象,则其间所可能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将会更为复杂。我们固无意对横渠的整体思想加以疏解,亦不想参入各种不同意见的讨论,所做者,乃就文题所关注的中心,提出自己的思路和看法。一、“人但物中之一物耳”顾名思义,生态伦理作为审视、确立人与自然生态系之间的价值关系的一种思考,其直下所要追问的一个问题是,人与自然万物在本源上的关系究竟如何
3、?这种究本穷源的追问,对于醒明人在宇宙自然中的位置及其建立与大自然的和谐与善待关系,无疑显得极为重要。很明显,倘若人与自然万物在本源上具有合一性、甚至同一性,即自然万物具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的宣称也就变得顺理成章;对人而言,这样一种追问则可能一转而变成为在对自然和世界的深化肯定中,如何呈现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同时,藉此追问,人心甘情愿地归属于此本源的存在,从而使得伦理上成为和谐和一致的思想亦随着此存在而一同成长。撇开西方的观念暂时不说,单就中国传统思想所蕴涵的生态意识而言,这种由本源论(宇宙生成的观照)所开启的
4、原初境域乃充分地表现在“气”概念及其所展开的气化宇宙观上。横渠哲学是否为气本论,我们在此不想置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气观念在横渠思想中具有中心哲学的地位[2]。横渠言气,众所周知的理由是为反击佛、老之空、无,因而气作为某种客观性思考或作为造化之本源被置于重要的地位。在横渠看来,一方面,造化问题“秦汉以来学者”皆不免有误,他们“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宋史·张载传》),另一方面,此造化问题即是要藉气观念以究明天地人物之本源。本源既清,即人与万物之关系以及人作为天地万物之一部分所当具有的责任、义务及
5、理想也便了然自明,此正所谓“思知人者不可不知天”(《正蒙·诚明篇》)。横渠云: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正蒙·太和篇》)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同上)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同上)以上诸条之旨趣在表明,气乃宇宙万物之本源,气聚而为万物,散而为太虚。太虚无形,但却并非空无一物,而是气的原本的存在状态,“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不聚,则离明不得施而无形。方其聚也,安得不谓之客?方其散也,安得遽谓之无?”(同上)虚与气乃是一个统一体
6、,宇宙万物只不过是气聚的不同形态而已:所谓气也者,非待其蒸郁凝聚,接于目而后知之;苟健、顺、动、止、浩然、湛然之得言,皆可名之象尔。然则象若非气,指何为象?(《正蒙·神化篇》)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正蒙·乾称篇》)横渠之意看来非常明了,他不仅要说明世上本无所谓“空”和“无”,但凡宇宙间一切可见、不可见,可状、不可状之物,直至浩然广大和湛然清明的一切现象皆为气的表现形态。这种宇宙本源的观照,在横渠的思想中实际上隐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既然万物皆由气组成,即逻辑地,人亦只是气之一种表现形
7、态而已,与万物在本源之构成上并无差别和殊特。对此横渠曾有明确的说明:阴阳之气,散则万殊,人莫知其一也;合则混然,人不见其殊也。(《正蒙·乾称篇》)理不在人皆在物,人但物中之一物耳,如此观之方均。(《语录上》)我们姑且不论,横渠此说是否是针对那种“知人而不知天”,以至造成“以人屈天”的主体性独大的观念而发,但至少从生态伦理的角度视之,横渠万物一气的观念却实实在在地隐含了一种本源论上的“齐物心灵”(thepanequalizingmind),这种心灵直指人与万物之间的究竟平等。事实上,横渠思想因有了这样一种奠基,
8、才有“民胞物与”的宏大气象,“存顺没宁”的生死智慧以及超越一切荣辱贵贱、“攻取利欲”的宇宙情怀。不特于此,横渠还就宇宙生成、万物化生方面有其独特的说明,此说明就其总持而言,即所谓“游气纷扰,合而成质者,生人物之万殊;其阴阳两端循环不已者,立天地之大义。”(《正蒙·太和篇》)然而,天地变化,万物生成以及“山川之融结”、“万品之流形”正端赖于此阴阳之气之感通聚散,升降磨荡,“地纯阴凝聚于中,天浮阳运旋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