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渠四句》教案

《横渠四句》教案

ID:36209638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7

《横渠四句》教案_第1页
《横渠四句》教案_第2页
《横渠四句》教案_第3页
《横渠四句》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横渠四句》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周其华《横渠四句》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用“化整为零”的方法,通过抓关键词语,抓重点语句,理写作思路,明写作意图,最后领会作者“立言之本意”,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2.了解“横渠四句”的内涵,理解“内圣外王”的真正含义,体会其超时代的性质和具有的普遍的人类意义及其现实意义。【能力目标】运用联系的观点,把本文的“以德服人”和孔子的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行比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启发学生思考,新的历史时期当代青年应承担什么社会责任,努力使自己从一个自然人成为有道德境界的人。【教学重

2、点】1.学习通过关键词句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深入理解作者对横渠四句的解读。2.联系具体语境解读疑难句段。 【教学难点】   选择关键的句段,难文浅读,突出重点,领会深意。【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点拨法、提问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看两则片段,说说都反映出怎样的人生境界?第一则: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

3、记者问:“有了孩子呢?” 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 解说:这就是人生的自然境界。 第二则:4一名房产商在建造一楼群时对部下说:“等楼群完工后,希望大家能记住是我把原来的一块荒地变成了一群高楼。”另一名房产商也在建造一楼群,他对部下说:“等楼群完工后,希望大家能为一块荒地变成了一处景观而感到高兴。” 解说:第一个房产商是功利境界,而第二个则是道德境界,尽管他们的语言表达仅有细微的差别。这就是“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

4、界。” 今天我们就跟随冯友兰先生领悟一下“横渠四句”中饱含的人生境界吧!一、课前准备活动成果展示:(一)要求学生借助互联网查询张载和冯友兰的生平情况。(二)了解文中“横渠四句”的出处及其原始含义,为感知课文扫清理解障碍。明确: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字子厚。凤翔郿县(属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张载为自己哲学所确立的基本宗旨,亦是张载哲学的大纲。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

5、。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等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等职务。学术著作,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等,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论著编为《三松党全集》。 二、自主探究: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

6、全文的主旨,中国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第2—11段):根据“觉解”程度的不同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这种人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有意义。 4功利境界:这种人觉解到功利的意义,即利己的意义。 这种人心目中只有他自己,他做事先完全出于利己的动机。 道德境界:这种人心目中有社会整体,觉解到道德的意义,自觉的为社会利益做事, 是真正有道德的人,是贤人。天地境界:也叫哲学境界。这种人心目中有宇宙这个更大的整体,觉解到宇宙的利益,自觉的为宇宙的利益

7、做事,这样,他与宇宙同一,具有超道德价值,谓之圣人,达到了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 前两种境界是自然的产物,后两种境界是精神的创造。哲学的任务就在于使人觉解,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成为贤人、圣人。 第三部分(第12段):作者指出中国的哲学既是入世的也是出世的,世界未来的哲学要满足人类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三、讨论交流(一)活动一:1.要求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理解“横渠四句”的含义。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2.找出课文中冯友兰先生关于“横渠四句”的理解。3

8、.将冯友兰先生的理解和自己的看法做比较,谈谈冯友兰先生的思想高度在哪?明确:“为天地立心”天地即自然宇宙,天地本来无心,而人有心,人的心即是人的自我认识和对天地的认识;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产物,是天地之间的一部分,人对于天地的认识即所创造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天地的自我认识,这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信宗教的人把万事寄托于“主”,儒家将外在必然与内在当然统一结合起来,将天与人、顺应自然与自强进取结合起来。(二)活动二:分小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中国古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