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ID:18662652

大小:2.85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9-20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_第1页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_第2页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_第3页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_第4页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方法病原学诊断病毒分离培养显微镜检查抗原检测核酸检测血清学诊断抗体检测IgM、IgG一、标本采集与运送(一)标本采集采集时间:尽早采集(越早越好)标本种类:根据感染的部位、可能感染的病毒类型选择(二)标本的运送与保存1.低温送检4℃可保存数小时-70℃可长期保存-10~-20℃下病毒易灭活,不可用于保存病毒标本对冷冻标本应避免反复冻融2.保湿送检50%甘油盐水保存送检病毒转运培养基(virustransportmedium,VTM)含0.5%明胶或牛血清白蛋白的Hank’s液3.无菌送检抑制细菌生长10

2、0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抑制真菌生长2.5μg/ml二性霉素B或40μg/ml制霉菌素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一)病毒分离和鉴定的一般程序动物接种组织培养标本采集标本处理后接种鸡胚接种卵黄囊膜尿囊液羊膜腔液绒毛尿囊膜观察囊膜病变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CPEEM包涵体空斑试验红细胞吸附中和试验观察发病抗原检测抗体检测病理检查(二)病毒的分离组织培养鸡胚培养动物接种1.组织培养将人或动物离体的活组织或分散的活细胞在体外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其生长繁殖的一种技术。组织培养的类型(1)组织块培养(2)器官培养人胚气管-呼吸道病毒;人胚肠-肠

3、道病毒(3)细胞培养最常用原代和次代细胞培养二倍体细胞培养传代细胞培养动物新鲜组织(人胚肾等)→胰酶消化→营养液培养→单层细胞(原代细胞)原代细胞→胰酶消化→转种培养(次代培养细胞)对病毒敏感,但制备费时费力,只能传2~3代。二倍体细胞株原代细胞反复传代(50~70代)仍保持二倍体染色体特性。病毒分离和疫苗制备的首选细胞株。传代细胞系来源于肿瘤细胞或突变的二倍体细胞,能在体外无限增殖。增殖快,不易衰老,易于传代保存。常用于病毒的分离鉴定,但不能用于制备疫苗。原代和次代培养细胞2.鸡胚培养常用于粘病毒、疱疹病毒和痘类病毒的分离培养接种途径及方

4、法新鲜受精卵接种病毒38~39℃7~13d卵黄囊接种羊膜腔接种尿囊腔接种绒毛尿囊膜接种绒毛尿囊膜表现有痘病毒的特异性损伤3.动物接种常用动物小鼠、大白鼠、豚鼠、家兔、猴等。不同病对动物的敏感性不同,根据病毒种类加以选择。接种途径按病毒侵袭部位选择相应的接种途径:乙型脑炎病毒及狂犬病毒小鼠脑内接种柯萨奇病毒乳鼠腹腔接种乙肝病毒黑猩猩静脉注射流感病毒鼻腔滴种用途分离鉴定病毒,制备疫苗,制备抗血清(三)病毒的鉴定病毒的初步鉴定动物感染范围及潜伏期对鸡胚的敏感性在细胞培养中的表现理化性质的测定最后鉴定血清学鉴定: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

5、等分离的新病毒,必须进行系统的鉴定病毒在细胞培养中的表现(1)细胞代谢作用改变(培养液颜色变化)正常细胞代谢:培养液由红变黄病毒增殖,抑制细胞代谢:培养液颜色不变或更红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后,使宿主的形态发生不同程度改变,这种由病毒增殖引起的细胞形态变化,称为细胞病变效应。(2)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effect,CPE)细胞变圆、融合、肿胀、细胞空泡、核浓缩、形成嗜酸性或嗜碱性包涵体等。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后不出现CPE(3)空斑现象空斑(plaque)是指在单层细胞中,由活细胞包围的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死细胞的区域。一个空斑由一个病毒颗

6、粒感染所致,利用空斑可纯化病毒。不同种类病毒形成的空斑大小和形状不同,可用于鉴定病毒。(4)干扰现象当两种不同的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细胞时,其中一种病毒可抑制另一种病毒的增殖,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5)红细胞吸附及吸附抑制试验受感染的宿主细胞膜含病毒抗原(血凝素),可吸附鸡、豚鼠或猴红细胞如果在培养瓶中加入相应的血凝素抗血清,则不出现红细胞吸附现象,即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阳性(6)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含有血凝素的病毒能吸附一定种类的哺乳动物或禽类的红细胞,使红细胞凝集。该现象可被相应的血凝素抗体抑制,称为血凝抑制试验,可用于分型。病毒的理化性

7、质测定主要用于新发现病毒的鉴定(1)病毒的大小及形态电镜直接观察(2)核酸类型5-溴-2-脱氧尿苷(BUDR)能抑制DNA复制,而不抑制RNA病毒。(3)乙醚敏感试验有包膜病毒对乙醚敏感,经乙醚作用后,失去感染性(4)耐酸试验肠道病毒耐酸,在pH3的环境下稳定,鼻病毒不耐酸,在pH3的环境下被灭活病毒的血清学鉴定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三、病毒的血清学诊断单份血清IgM测定早期诊断双份血清IgG测定4倍以上增长,有诊断意义病毒血清学试验常用方法(一)中和试验原理抗体与相应病毒结合后,能够使病毒失去感染性。V.+Ab→失去感染易

8、感细胞的能力一定量抗体可中和一定量病毒。中和试验的必要条件:1.活病毒2.敏感细胞、鸡胚或动物中和试验的常用方法:固定V.,稀释血清,测定抗体效价(常用)固定血清,稀释V.,求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