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尖端培养的病原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导管尖端培养的病原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ID:17929949

大小:1.75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8-09-10

导管尖端培养的病原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分析_第1页
导管尖端培养的病原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分析_第2页
导管尖端培养的病原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分析_第3页
导管尖端培养的病原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分析_第4页
导管尖端培养的病原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分析_第5页
导管尖端培养的病原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分析_第6页
导管尖端培养的病原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分析_第7页
导管尖端培养的病原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分析_第8页
导管尖端培养的病原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分析_第9页
导管尖端培养的病原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分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导管尖端培养的病原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R563.1+9单位代码:10159密级:公开学号:201520355硕士学位论文(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中文题目:导管尖端培养的病原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分析英文题目:Analysisofeti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clinicalsignificanceofcathetertipculture论文作者:李佳怡指导教师:赵洪文教授学科专业:内科学完成时间:2018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导管尖端培养的病原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分析Analysisoftheeti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clinicalsignifi

2、canceofcathetertipculture论文作者李佳怡指导教师赵洪文教授申请学位医学硕士培养单位第一临床学院一级学科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内科学研究方向呼吸内科论文起止时间2016年1月-2018年3月论文完成时间2018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辽宁)2018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各种导管尖端培养病原菌的检出率、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减少和预防导管相关感染、指导导管相关感染的早期经验性治疗提供理论根据。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留置导管(包括气管内导管、血管内导管及导尿管)的患者,在更换或者去除相

3、应导管时进行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并对上述患者的一般资料、置管情况、培养结果、置管时CD4、血红蛋白、白蛋白、置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情况、近期手术外伤用药史,抗生素及激素使用情况、预后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在497例患者中,气管内导管尖端培养的病原菌检出率最高(75%),其次为尿管(41.9%),血管内导管最低(39%),其所对应感染即CRBSI、CAUTI、VAP的发生率分别为26.5%、9.7%、8.7%,千日导管感染率分别为23.74‰、8.62‰、6.97‰,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导管中不同置管部位千日导管感染率不同(P<0.05),感染率由大

4、到小依次为股静脉管(16.56‰)、颈内静脉管(12.48‰)、锁骨下静脉管(6.01‰)、PICC管(3.16‰)。2.导管尖端培养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检出率为39.09%,其中排在前列的病原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克雷白杆菌;革兰阳性菌的检出率为34.55%,居于第二位,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真菌检出率为26.36%,以季也蒙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多见;不同导管类型导管尖端培养检出的病原菌分布不同,其中血管内导管以革兰阳性菌的检出率最高,气管内导管以革兰阴性菌检出率最高,尿管则以检出真菌较为常见。3.危险因素因素分析:得

5、出影响导管感染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有CD4水平、置管时间、置管部位、急诊和ICU置管。4.血管内置管组中,9-14天时感染者较前明显增加。气管内导管及尿管组中,当置管时间为14天以上时出现VAP及CAUTI者明显升高;5.预后分析:导管培养阴性组、导管病原菌定植组及导管感染三组死亡率逐渐升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导管类型、不同置管部位所致导管尖端培养及导管相关感染结果不同,当患者需行血管内置管时建议使用PICC管,避免股静脉置管。气管插管患者以检出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血管I中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内置管以革兰阳

6、性菌为主,表皮葡萄球菌最常见,尿管组以检出真菌最多,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为常见。导管感染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有低CD4水平、置管时间、置管部位、急诊和ICU置管。建议气管插管和尿管于14天内拔管,血管内导管于8天内拔管。关键词:导管尖端培养;病原菌;危险因素;CRBSI;VAP;CAUTIII中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Objective:Byanalyzingthedetectionrate,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pathogenandinfluencingfactorsincathetertipculture,thispaperpr

7、ovidesatheoreticalbasisforclinicallyreducingandpreventingcatheter-relatedinfectionsandguidingtheearlyempiricaltreatmentofcatheter-relatedinfections.Researchmethods:Thespecificmethodtoresearchthisissueisviacollectingtheinformationonpatientswi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