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学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学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ID:18069918

大小:16.3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13

上传者:U-5649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学分析及其临床意义_第1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学分析及其临床意义_第2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学分析及其临床意义_第3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学分析及其临床意义_第4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学分析及其临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学分析及其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学分析及其临床意义作者:王晓辰,李鉴峰,曹宁,李敬【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学分布及其耐药状况,为指导临床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心外科1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血培养菌株的种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8例中血培养阳性12例,占%,其中甲型溶血性链球菌5例,粪肠球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消化链球菌1例,白色假丝酵母菌1例,热带假丝酵母菌1例,青霉素的敏感率只有%,左氧氟沙星、磷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结论本组血培养阳性病例中,以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居多,病原体菌种也呈现多样化趋势,真菌感染有增多趋势;正确的采血方法和时机可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阳性率;青霉素的敏感率只有%,传统的在无药敏结果的情况下,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的观念需要改变。【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学;药敏试验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微生物感染心内膜或邻近大动脉内膜伴赘生物形成。以往致病菌主要以金葡菌及草绿色链球菌为主,随着抗生素广泛应用,耐药菌株的大量出现,近年来国内报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学发生了较大变化,抗生素的选用也发生了变化。现将本院XX年5月—XX年4月收治的1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象均为我院心脏外科住院病人,共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岁6月~66岁,平均31岁。117例为院外感染,占%,1例为室缺修补术后感染,不排除为院内感染,占%;8例入院前均有持续或间断发热史10d~6个月。其中15例有明确基础心脏病,占%;有心衰症状者13例,占%;合并栓塞者5例,占%,其中脑栓塞3例,下肢动脉栓塞2例;经胸心脏超声检查17例发现赘生物,占%,其中左心系统12例,右心系统3例,肺动脉2例,且此17例均经手术证实。入院血常规白细胞升高5例,占%。1例放弃治疗。方法入院后立即采动脉血进行培养,并于发热时间隔1h,连续采血3次进行培养。诊断标准根据1981年VonReyn等提出的临床诊断标准[1]。血培养采用miniVITAL快速血培养仪,药敏采用KB纸片法。2结果.1临床结果17例手术病例中,1例因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死亡,其余均治愈。.血培养结果 18例患者中血培养阳性12例,占%,其中甲型溶血性链球菌5例,粪肠球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消化链球菌1例,白假丝酵母菌1例,热带假丝酵母菌1例。药敏结果见表1。表11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药敏试验结果3讨论国内外报道血培养阳性率为25%~44%[2~5],本组病例血培养阳性率较高,达到%,明显高于国内外报道。这主要是由于:(1)严格按照诊疗常规操作,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入院后即采血,并于发热时连续采血,减少抗生素对血培养的影响,提高了培养阳性率。该组患者入院前均经过抗生素治疗,而血培养阳性率仍较高,说明院前应用抗生素不是血培养阳性率低的主要原因,重要的是抓住入院时抗生素体内浓度较低的时机进行采血,因为多数患者入院前会因转院、转诊暂停抗生素治疗。本组12例血培养阳性患者中有7例标本为入院当时体温正常时采血,也有报道认为于发热前采血有助于提高阳性率[5];(2)经动脉采血,可提高阳性率;(3)常规进行需氧菌、厌氧菌及真菌培养,增加了厌氧菌和真菌的检出率;(4)我院收治的患者中,一部分是经基层医院诊断后转入,所以病情相对较重,症状典型,故阳性率高。 本组病例病原学分布与国内报道不同。国内报道以往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次为金葡菌,而近期报道[6~7]草绿色链球菌明显减少,金葡菌增加。本组血培养阳性病例中,仍以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居多,病原体菌种也呈现多样化趋势,真菌感染有增多趋势。院外感染仍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由于经济及医疗水平原因,基层医院抗生素的应用较单一,广谱抗生素应用较少,所以院外感染中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少见。真菌病例增多与常规进行真菌培养有关,有报道[8]认为院外感染真菌性心内膜炎增多与静脉药瘾及广谱抗生素滥用有关,本组病例中有一例为室缺修补术后病人,感染与此有关。目前对于血培养阴性的患者及刚入院尚无血培养结果的患者,常经验性给予大剂量青霉素治疗。而本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青霉素的敏感率只有%,而且体外药敏试验对青霉素敏感的3例患者中,有2例入院前曾经大剂量青霉素治疗,但入院时仍有发热。这说明随着抗生素的滥用,耐药菌株的出现,传统的在无药敏结果的情况下,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的观念需要改变。本组药敏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磷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较高。本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沈阳地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学分布及药敏情况,对指导本地区临床用药有一定参考价值。【参考文献】  [1]陈灏珠.内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98.  [2]ZarzurJ,AmriR,CherradiR,etal.Vascularcomplicationsofinfectiveendocarditis:a retrospectiveanalysisof1cases[J].JMalVasc,XX,27:82-87.  [3]王勇.感染性心内膜炎63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1999,1(9):5.  [4]程雁,杨正修,汪太平,等.感染性心内膜炎45例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9,34(4):913.  [5]刘亚芝.不断提高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XX,4(12):60.  [6]陈源,钱永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5,10(1):37-38.  [7]王文棣,林其珊.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5,10(1):13-15.  [8]杨莉,谷小鸣,张小玲.静脉药物成瘾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附4例报告)[J].实用医学杂志,1997,13(5):304-30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