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2例PICC导管尖端定位探究

662例PICC导管尖端定位探究

ID:46595789

大小:7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6

662例PICC导管尖端定位探究_第1页
662例PICC导管尖端定位探究_第2页
662例PICC导管尖端定位探究_第3页
662例PICC导管尖端定位探究_第4页
662例PICC导管尖端定位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662例PICC导管尖端定位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662例PICC导管尖端定位探究[摘要]目的探索picc置管后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记录所有PICC置管患者的置管途径、导管尖端位置、异位部位和处理情况,了解导管尖端异位发生情况、常见异位部位及相关因素。结果662例PICC置管患者导管尖端异位发生率为5.89%,常见的异位部位为颈内静脉(64.10%),其次为腋静脉(12.83%),锁骨下静脉(7.69%),无名静脉(5.13%),贵要静脉(5.13%),经调整复位成功率最高为颈内静脉(100%),其次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结论PICC导管异位与静脉选择、置

2、管长度的外测量方法、患者局部血管解剖变异、穿刺时患者体位、操作者送管技巧、患者的疾病种类、肿瘤部位等因素有关。为了减少PICC置管后导管异位的发生,置管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血管、置管史、病变部位外,宜选择右上肢、贵要静脉;传统外测量方法与送管时患者体位有待改进;多数PICC置管后导管异位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调整纠正。[关键词]PICC置管术;中心静脉;异位;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52-02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危

3、险。[1]导管异位是PICC的常见问题,发生率约6.7%。[2]导管异位的危险在于可明显增加PICC其它并发症的发生,如液体渗漏、肢体肿胀、疼痛等,也可发生一些特殊的危险,如锥体旁积液、房颤等[3],常常导致不能完成治疗而拔除导管,有时需要重新置管。由于我国PICC置管开展时间较短,各地区发展也很不平衡,在我国还未出台静脉治疗规范前,很多地方还未形成置管后常规定位检查的管理规范,对置管后异位的判断往往根据患者导管留置期间的临床表现,对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缺乏整体的了解。为了提供PICC导管尖端异位的更多信息,现对我院静脉置管室于2010

4、年3月至2010年6月662例PICC导管尖端定位和异位处理情况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62例PICC置管患者中女性303例、男性359例,年龄16-83岁,平均年龄59.6岁,其中乳腺癌141例、食道癌121例、肺癌98例、消化道肿瘤77例、头颈部肿瘤66例、其他肿瘤159例。662例PICC置管患者中发生PICC异位39例:39例中,男29例,女10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61.5岁;肺癌18例,食道癌5例,乳腺癌3例,其它肿瘤13例。1.2方法1.2.1材料采用美国BD公司的5FPICC中心静脉导管;

5、定位设施:均采用胸部正位X线照片定位。1.2.2置管方法操作方法参照美国静脉输液协会有关PICC置管的操作程序[4]。和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制订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5],置管流程为:穿刺点测量(患者手臂与躯体在同一平面呈900角,测量自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右侧增加3cm,左侧增加4cm0);消毒皮肤,建立无菌区;预冲导管;修剪导管,静脉穿刺;采用套管法置入导管;抽吸回血、冲洗、封管、固定导管;胸部摄片定位、记录。1.2.3定位方法和结果判断置管后经胸部摄片定位显示中心

6、静脉导管尖端应放在上腔静脉的下1/3段到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处,位置不正确可引起心律失常、血栓、心包压塞等,[6]PICC导管头端不在上腔静脉下段,而进入颈内静脉等其它血管即为导管异位。2统计分析描述性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差别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3结果3.1异位发生情况及异位部位662例患者中发生导管尖端异位39例,占5.87%,PICC尖端可异位于多个部位,在本次研究中颈内静脉最多见,其次为腋静脉、同侧锁骨下静脉,同侧无名静脉,同侧贵要静脉,对侧锁骨下静脉,,对侧无名静脉(表1)。3.2不同置管部位PICC尖端异位的发生情况

7、(表2)不同静脉置管的异位发生情况(n=662表2)3.3不同部位PICC异位的处理方法与结果(表3)3.4不同置管途径的PICC异位率(表4)4分析4.1导管异位与静脉选择有关从表1可见,不同静脉置管其异位率明显不同:头静脉最高(左侧16.66%,右侧10.00%),其次为正中静脉(左侧6.97%,右侧H.53%),贵要静脉最低(左侧4.80%,右侧5.27%).左右上肢异位率比较,右上肢(6.25%)略高于左上肢(5.39%),因右侧易异位到颈内静脉占75%,这与右颈内静脉粗大的解剖结构有关,异位到颈内静脉的导管,可以通过调整来到

8、达上腔静脉下段,异位到其他静脉的仅占25%.左侧异位到颈内静脉占46.66%,异位到其他静脉的占53.33%,这个比例明显高于右侧,据报道[7]贵要静脉置管成功率100%,而头静脉只有78%,我们认为,置管静脉的选择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