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现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展望.doc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现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展望.doc

ID:17715283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现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展望.doc_第1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现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展望.doc_第2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现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展望.doc_第3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现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展望.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现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展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现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展望【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由于微血管病变导致神经缺血、缺氧,加之糖脂代谢紊乱干扰了神经组织的代谢,形成恶性循环,使神经纤维脱髓鞘及神经轴突转运异常。本病属中医“消渴”、“肢痹”范畴,多因消渴日久不愈,气阴两伤,久病则瘀,经脉失于濡养所致。西医注重对糖脂代谢的调节,从整体上对异常代谢环境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医中药改善糖尿病局部代谢紊乱,减轻局部氧化应激损伤,促进周围血管的舒张,改善周围神经的血供,促进DPN损伤的周围神经功能修复,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DPN具有良好的前景、独特的优势

2、。【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西医结合治疗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提高,人类生活习惯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中,久坐少动及高脂饮食使2型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近年来持续性升高。随着医学的发展,在糖尿病各种急性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其慢性并发症对患者健康的损害问题日渐突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60%~90%,以四肢肢端麻木、针刺、烧灼及短暂性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可以发现患者四肢对称性呈手套和袜套分布区域痛、触觉及震动觉减退。由于患者保护性感觉功能减退,使机体对外伤及日常活动中足部异常压力伤害的防御性反应降低,容易形成

3、足部溃疡,并且是导致溃疡经久不愈甚至截肢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着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命。1现代医学对DPN病理机制的研究及治疗1.1病理机制病理学研究证实,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主要病理改变是神经纤维不同程度的脱髓鞘病变,目前证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糖尿病眼底病变和糖尿病肾病一样,属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一部分。由于糖尿病糖脂代谢紊乱以及神经滋养血管血供减少,致神经组织代谢异常,逐渐出现神经脱髓鞘,致相应临床症状出现。在过去20余年的动物与人体的研究中证实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其中具体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高血糖导致多元醇代谢通路的激活,使神经髓鞘的施旺细

4、胞内山梨醇和果糖积聚,渗透压增加,细胞水肿;(2)高血糖导致蛋白非酶糖基化,使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生成增加,通过细胞AGEs受体,启动一系列病理损伤;(3)高血糖激活细胞醛糖还原酶,使细胞NAD/NADH比值下降,进一步导致神经细胞代谢紊乱,加重神经损伤;(4)高血糖可导致机体二酰基甘油生成增加,进而激活蛋白激酶C,使神经细胞Na+-K+-ATP酶以及影响神经传导的相关酶蛋白功能异常;(5)糖尿病患者肝脏对摄入的亚油酸不能进行去饱和化,使促进血管舒张的前列腺素合成障碍[1]。而以上病理过程无一例外的使周围神经组织血供减少,组织缺氧,促使神经病变发生、发展。另一方面,有研究[2

5、]发现,糖尿病神经病变与神经局部各种促生长因子,如促神经生长因子3、4、5(NT3、4、5)合成减少有关。41.2治疗研究根据以上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认识,国内外学者在其治疗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首先,包括DCCT及UKPDS等一系列临床研究证实,严格控制血糖虽能有效阻止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展,但是却无法逆转已存在的神经损伤[3]。其次,包括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补充γ亚麻酸、甲基B12、抗氧化剂:α-硫辛酸以及神经细胞生长因子等治疗方法等,虽然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在前瞻性对照临床研究中无一例外均未取得所期待的阳性结果,这可能与血管局部缺血缺氧状态等代谢障碍未有效

6、改善有关。因此在美国,目前尚无一种经证实有效的药物被批准应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这一现状使开发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了当今研究的热点。目前一些专家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复杂的病理机制,提出了联合性治疗方案,将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抗氧化剂、神经细胞生长因子及PKC抑制剂等联合使用,以期待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该治疗方法尚处于探索之中。目前学术界认为,纠正糖脂代谢紊乱,改善病变神经血供,有效减少神经局部氧化废物的生成,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关键。在缺血、缺氧病理状态下,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功能障碍,在ATP生成减少同时,活性氧簇(ROS)生成增加,在病变神经局部形成氧化应激性损伤,

7、加重了神经组织及其滋养血管损伤,形成恶性循环,推动病情的发展。现代医学的抗氧化治疗方案如:补充维生素C、E,α-硫辛酸等,经证实不能起到相应的治疗效果。究其原因在于ROS具有生成后快速弥散,迅速产生病理损伤的特点,而现有的抗氧化剂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结合ROS,减少其病理损伤,但该类药物与ROS结合速率远小于ROS的病理损伤过程,且常规剂量下不能在细胞和线粒体内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因此不能产生有效的抗氧化效果。由于局部组织中氧化应激得不到有效缓解,致使血管内皮源性一氧化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